正文 自由現金管理新思考:提高流量、控製存量(3 / 3)

四、增加流量、控製存量,實現價值與效率提升

(一)創造自由現金流量,增加企業價值

實務中,自由現金流量運用最為廣泛的是價值評估領域,該方法考慮了公司的盈利情況等財務因素,因此用自由現金流量分析的股票價值更接近股票的真實內在價值。自由現金流量用於評價企業價值,是企業良性資源,越多越好。根據計算企業價值的自由現金模型,由於資本成本不是某一企業所決定,增長率對於企業不是很容易改變的,而且還要受到國民經濟增長的限製,股東和管理者能左右的因素就是自由現金流量,通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自由現金流量而實現企業與股東利益最大化是現實的策略。企業的價值提高後,又能帶來諸如減少債務違約和改善債權債務關係、增加生產與投資及籌資與股利分配的回旋餘地,減少損失等好處。

(二)控製自由現金存量,提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

詹森提出,管理者若沒有好的投資項目,應將自由現金流量還於股東。也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從股東利益出發降低自由現金存量,否則就會產生代理成本問題,降低企業效率。

1.外部控製。詹森提出了兩種依靠外部力量解決代理成本的辦法:負債和被並購威脅。負債辦法也就是用負債取代權益資金。詹森認為債務資本雖然存在一定的代理成本,但是債務在激發管理者的有效性方麵也能產生相應的作用,這種效應稱作為舉債的“控製假設”。負債控製效應的作用在於:一方而,通過舉債引入債權人的監督,對管理者的約束增強,管理者不能輕易將資金耗費在低效率項目,這有利於處於分散狀態且難以監控管理者的股東及其財富的增加;另一方麵,未來償還本息的壓力迫使企業管理者評估投資項目變得更加謹慎,抑製了管理者濫用資金的行為,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提高,減少自由現金流量代理成本。

擁有大量的自由現金流量通常是業績良好的表現,這類公司通常更容易成為被兼並的對象。根據兼並的一般操作實踐,兼並企業一旦成功收購,通過股權控製了被兼並企業,將會實施裁減計劃或重建公司結構,罷免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及董事會成員是經常的現象,這將會威脅到被兼並企業管理者的利益。即使收購失敗,也能促使被收購公司管理者基於資本市場的壓力,更多地遵從股東的意願,主動配合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自由現金的利用效率,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或進行股票回購,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這種被收購的潛在威脅對缺乏效率的管理是一種遏製,迫使管理者更多地考慮股東利益,降低代理成本。

2.內部控製。根據代理成本理論,一些內部機製也能夠有效控製自由現金流量。比如激勵與約束機製、信息共享機製等。

代理理論主張降低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主要通過激勵與約束機製,比如股票期權、獨立董事、外部審計等。但是這樣的方式同樣又陷入代理成本的循環中,如何平衡激勵與約束機製帶來的成本與改善自由現金流量所增加的效益之間的關係又形成了代理成本問題。但相應的內部機製,從提高自由現金流量的角度是有效的,能改善現金的使用,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形成過度的自由現金存量主要是作為出資者的股東和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所導致,所以提高股東對信息的掌握能減少管理者過度形成自由現金存量。

增加自由現金流量能帶來企業價值的增加,這是企業發展時所追求的,但過度形成自由現金存量將降低企業經營管理效率,企業進行現金財務管理和現金及投資管理評估時要考慮這兩個方麵的問題,既要提高自由現金流量,還要注意自由現金的效率,控製自由現金存量,實現真正的企業價值提升。

參考文獻:

1.Jensen,Michael C.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323-329.

2.幹勝道.自由現金流量專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財務成本與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4.王長蓮.自由現金流量理論綜述與應用分析[J].商業時代,2009,(11):96-97.

作者簡介:

李學華,男,北京廣播電視大學,中國注冊會計師,主要從事企業財務及資本運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