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1)(3 / 3)

“BJDWG160型”無軌電車車窗全部采用淡綠色的全景夾層安全玻璃,座椅采用鋼骨架全塑座,車內裝有投幣機、移動電視、排風裝置等。而圖像監控係統的設置,使駕駛員可以方便地監控集電頭觸網和車輛尾部的空間情況,實施安全倒車。另外,使用語言提示報警係統和語言信箱可以使駕駛員更方便、更直觀、更準確地感知車輛異常情況,更有效地保證行車安全。

該型車與燃料汽車相比,在節能環保、優質低耗、乘坐舒適等諸方麵存在著明顯優勢,因此,被稱為公共汽車中的“綠色之星”。

二、公共汽車

幾十年來,北京的公共汽車走了一條從完全進口到自主研發、自創品牌的道路。

(一)進口汽車

1.大道奇(DODGE)牌

美國製T234大道奇客車(見圖129)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從美國運到南京的。“民國”

三十六年(1947年)冬,籌建南京公共汽車公司時,上海友福車身廠、上海林通記公司、上海中華車身裝配公司分頭打造公共汽車100輛。1949年5月,南京解放,沒收官僚資本,由人民政權接管。從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分4批將88輛大道奇客車調入北京,支援首都的公交建設。

該車為鐵木混合結構,車身長8米,可乘載70人,裝用95馬力6缸汽油發動機,駕駛席在右側,手動推拉雙車門,裝用10.0020型輪胎。

20世紀50年代初期,大道奇成為北京公共汽車的主要車型。50年代後期,因從東歐進口車較多及國產車的問世,大道奇逐漸從市中心主要幹線撤出。1973年大道奇型公共汽車開始報廢,1976年全部報廢。

2.布拉格(PRAGA)牌

1951年,北京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布拉格卡車50輛,由天津客車廠改裝成公共汽車。

該車車身長7.8米,可乘載60人,裝用75馬力4缸柴油發動機,駕駛席在左側,一個車門為手動推拉式,裝用7.5020型輪胎。

布拉格因車身嬌小,外觀玲瓏,多安排在比較狹窄的市區線路上。20世紀50年代末,布拉格轉向郊區。後因其變速箱、傳動軸材質較差,故障多,故逐漸安排到次要的小線路上使用。

1960年開始,原車發動機陸續報廢,換上南京產的躍進6缸汽油發動機,改用汽油。

1966年布拉格牌公共汽車開始報廢,1973年全部報廢。

3.斯柯達(SKODA)牌

706RO型斯柯達客車(見圖1210)是1951年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該車車身長10.66米,全部雙排座位,可乘坐60人,裝用145馬力6缸柴油發動機,駕駛席在左側,氣動單車門,裝用12.0022型輪胎。

1954年起北京大量進口該型車。從第二批進口的車輛開始,都改為單雙座,加大站立麵積,可乘載95人。

1968-1974年,社會上一些單位和外埠公交企業因維修困難或遇到技術難題而不願再使用斯柯達客車,便通過國家調撥或使用解放車交換的辦法將斯柯達客車移交給北京公交企業。1968年底,北京擁有斯柯達客車280輛,1974年底達到302輛。

由於斯柯達車輛機件性能比其他進口車好,加上保養維修得當,不少車的壽命超過30年,行駛超過250萬公裏。1980年底還有車211輛。

1987年斯柯達牌公共汽車全部報廢。

4.RTO型旅行用“喀羅莎”(KAROSA)牌

RTO型旅行用“喀羅莎”(KAROSA)是1958年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這種車車身長10.84米,可乘載75人,裝用135馬力6缸柴油發動機,駕駛席在左側,雙氣動車門,前風擋為綠色,裝用11.0020型輪胎。

1959年,北京又進口RT型喀羅莎係列卡車42輛,由汽車修理公司四廠打製成客車。

車身長11.8米,可乘載100人,裝用160馬力6缸柴油發動機,駕駛席在左側,氣動雙車門,裝用11.0020型輪胎。RT型車具有大馬力、高速度、大容量等特點。

1974年,公共汽車大修廠把RTO型和RT型設計改裝成BG670型鉸接車,車長16.88米,可乘載181人,3個氣動車門。新改裝的鉸接車第一次裝上擴音器,用於車內報站宣傳以及車外報線路方向和照顧安全。

5.依卡路斯(IKARUS)牌

依卡路斯30型客車是1952年從匈牙利進口的,一共76輛。該車車身長7.8米,可乘載71人,裝用85馬力4缸柴油發動機,駕駛席在左側,氣動雙車門,裝用8.2520型輪胎。這種車的優點是速度快、燃料消耗低,缺點是震動大、噪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