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日軍占領了北京。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25日,日偽當局開始修建西苑機場,原址以當時的柳林居村為中心,南至西冉村、北高村,北至中塢教場,東至南塢西半部,西至旱河山,占良田3000餘畝,征民工3000餘人,拆毀外火器營、香山健銳營、圓明園護軍營等清代駐軍營房及民屋和圍牆,取其石料鋪墊跑道地基。
西苑機場於當年7月1日竣工,建成的機場分南北兩部分,南區為飛機大修區,北區為飛機小修區。西苑機場的修建造成當地許多農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一首民謠對此有生動的描述:“一修飛機場,肥了保甲長,耕田一被占,百姓要了飯。”
日本投降後,中航和央航在西苑機場均設立航空站。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1月9日,“兩航”(即中航和央航)起義時,中航總經理劉敬宜和央航總經理陳卓林乘坐的CV240型XT610號帶隊長機就降落在西苑機場(見圖92)。
(第四節)民航客運
一、客運服務
民國九年(1920年)開通京滬航線北京-天津段及次年北京-北戴河航線時,因起降均在南苑機場,故航空當局配備了由機場至市區的班車,車費由乘客支付。但因機票的售票處也設在機場,而南苑遠離市區,故很不方便,於是後來曾委托美國轉運公司(位於東長安街六國飯店)代售機票。
歐亞、中航和央航在北京(北平)經營客運時,乘客可免費乘坐往返於機場和市區的班車。售票方麵,歐亞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在北平設辦事處,中航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亦在北平設辦事處,兩公司駐平辦事處,均辦理預定和機票發售業務。日本侵占北平後,歐亞和中航駐平辦事處先後撤離。日本投降後,中航和央航恢複在北平的空運業務並設立辦事營業機構。
民國時期,南苑和西苑機場的乘客服務設施均很簡陋。南苑機場的候機室為平房,麵積約60平方米;西苑機場候機室係由原美軍使用的活動房屋改裝而成,麵積約100平方米。
中航和央航的班機上,均配有空中乘務員為旅客提供飲料和膳食(主要為餐盒,內有麵包、點心和水果等)服務。
二、客運票價
早在民國十年(1921年)3月,航空署的2架“大維梅型”飛機在南苑機場開辦遊覽飛行時就規定乘客需購票搭機,當時的機票分甲、乙兩種,甲種飛行30分鍾20元,乙種飛行10分鍾10元。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中航南京-北平的客票價單程為150元,往返為225元;歐亞滬滿線“北平-上海段”的客票價為250元。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中航北平-上海的單程票價為180元;歐亞北平-廣州的客票價為350元。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中航和歐亞到發北平的機票價格大致為:北平-上海279元(法幣,以下同)、北平-南京234元、北平-鄭州117元、北平-西安234元、北平-寧夏810元、北平-蘭州558元、北平-包頭1044元、北平-成都639元、北平-昆明999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航及央航的北平-上海線複航後,其票價為9萬元。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初,中航北平-上海線(DC型飛機)的票價為2萬零500元,同年3月16日起調整到92萬元(其他機型為77萬元)。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國民政府民航局調整航空票價,具體為:北平-錦州45元(東北流通券)、北平-沈陽65元(東北流通券);北平-歸綏410元(原為法幣,後改金銀券,以下同)、北平-寧夏1190元、北平-蘭州1710元、北平-上海1770元、北平-南京1600元、北平-青島860元、北平-濟南450元、北平-天津150元。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國民政府民航局又兩次調整航空票價,調價後具體為:
北平-上海12800元(金銀券),北平-南京11340元,北平-青島6080元,北平-天津1460元。
結語
民國時期,由於北京(北平)在很長時間裏並非中國的政治中心,因而也構不成交通中心樞紐,所以在地位上,尤其民用航空的地位不如南京、上海。加上政局動蕩,民航這種科技含量極高的交通形式所受的影響更大,所以在發展上受到製約。但盡管如此,民國時期畢竟翻開了北京民航交通的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