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使得西方發達國家流行了100多年的企業管理模式正在發生徹底的變革。它衝擊了傳統的等級製的企業結構,擴張了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時空性,促使企業結構、管理機構和管理過程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如果信息化管理僅重視技術層麵,而忽視管理層麵的因素,那麼是難以成功的。對此,中國—東盟博覽會要重視先進管理思想和管理流程的重塑與再造。唯有先進的管理手段與先進的思想相結合,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管理水平的全麵提升。
在博覽會戰略發展進程中,應抓好由三個層麵構成的企業管理信息係統的建設:
一是企業決策層,它的目標是幫助企業的決策者模擬和決定企業的管理戰略,監控和判斷企業的現狀,及時調整企業的管理戰術。
二是業務支持層,透過它,可以清楚地了解員工對企業的滿意狀況,企業資產的使用程度,企業財務及資金狀況、企業管理成本的比率。
三是業務運作層。
3.重視企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優化
企業信息化是一項技術含量高、工作量大、綜合性很高的係統工程。理想的IT部門組織結構是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的重要步驟,是能否實現企業信息化的關鍵所在。有兩種基本管理模式:
(1)模式一。該模式是由單獨成立一個稱為“企業信息化委員會”之類的領導小組,由企業最高信息主管(CIO)負責。其他部門負責人均為此委員會成員。在此委員會下麵再設IT部門,具體負責信息網絡的建設工作。此IT部門與財務部、市場銷售部平級。這樣的IT部門組織機構是與IT部門及CIO所承擔的職能和角色分不開的。IT部門需要從其他各業務、職能部門獲得原始數據,並進行分析、處理,最終的結果又要為這些部門和企業領導的決策服務。
(2)模式二。該模式是指在企業中建立企業信息中心(由一副總裁主管),淩駕於其他業務部門之上,並在各部門中設立一名特派CIO,特派CIO應通過企業內部網直接及時的將各部門的信息反饋到企業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綜合各種信息,協調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業務關係和業務往來,控製信息流、資金流和物資流的周轉情況。由企業信息中心建立企業數據倉庫並同外界企業數據倉庫進行有效的鏈接,從而通過Internet直接、及時、準確地將企業所麵臨的內外界信息反饋到企業信息中心。
(三)實行會展柔性化管理
“柔性”,泛指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特性。它相對於大規模生產方式而言,是針對大規模生產的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產模式。大規模生產是以生產為中心而不是以市場為中心,品種少、批量大、重複性極高的製造方式。這種生產方式在美國汽車業中曾取得輝煌成就,所以又稱“底特律自動化模式”。但是,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含量的要求日益增加,商品更加個性化、新穎化、多樣化,市場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大模型生產模式由於在人、設備、軟件三方麵都缺乏柔性,它的組織機構無法更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越來越暴露出其弊端,已經不再可能繼續作為社會生產的主導模式,柔性生產便應運而生。
柔性化管理是通過係統結構、人員組織、運作方式和市場營銷等方麵的改革,使生產係統能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快速的適應,同時消除冗餘無用的損耗,力求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中國—東盟博覽會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發展平台,麵對11個國家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多樣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實行柔性化管理是戰略發展的一種選擇。可從以下幾個方麵推進柔性化管理。
1.樹立柔性化經營理念
在傳統經營思想中,供給創造需求,認為隻要能生產、提供服務,就會有顧客消費、購買,企業就有利潤,就可以生存發展。在新經濟時代,企業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不僅要為顧客提供物品,而且要豐富顧客的價值,使顧客在消費一種物品時能夠獲得更多的超值感受。柔性管理就是將顧客的需求與偏好放在首位,利潤蘊含於顧客對物品需求和滿足顧客偏好之中。博覽會可根據目標市場的類型、特性以及市場變化,製定、修正一年一度的展會運營方案,反映、關注參展商和專眾觀眾所關注的問題,極大地創造提升客戶價值,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會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