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政府行為的創新(1)(3 / 3)

德國在會展業發展過程中,成立了一個政府授權的國家級的權威協調管理機構——德國展覽委員會(AUMA),對每年的國內外博覽會、展覽會進行組織和協調。AUMA為確保德國博覽會市場的透明度,製定了許多規章製度和措施,協調全國的會展活動,盡量避免國內或國際展覽會之間出現重複的情況。為製止會展雷同、保護名牌會展,AUMA對會展名稱給予類似商標的保護。AUMA還根據章程要求,在會議、展覽的類別、展出地點、日期、展期、周期等方麵進行協調,保護了參展商、組織者、參觀者多方麵的利益。另外,AUMA還聘請業內人士對展會進行考察,並對會展經濟進行研究,為德國政府管理會展經濟提供良好的建議和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這些重要舉措強化了政府對會展業發展的管理作用。

為了保障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持續發展,其作為中國—東盟自由區的一項重要政策工具和區域合作平台,應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予以保護,製止雷同性展會重複出現,避免魚龍混雜和一些小作坊、小規模、低效益同類展會對其市場需求的惡性衝擊,以維護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品牌地位及其功能的發揮。

2.強化政府會展營銷功能,積極擴張博覽會的海內外市場

政府具有會展營銷職能。例如,許多國家展覽管理機構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根據本國外交和外貿政策的需要,舉辦國家性的商品技術展和組織國家展團到國外參展。德國AUMA每年都要與經濟部、農林部、能源部等其他政府各部門協調,準備一個國家展覽的計劃,該計劃一旦批準,便由AUMA會同有關部門協調選擇專業展覽公司進行具體運作,1998年在上海舉辦的德國消費品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政府營銷中國—東盟博覽會,擴大海內外市場需求,可采取一係列舉措:

(1)強化廣西及南寧市會展目的地整體營銷的政府組織職能。

會展目的地整體促銷曆來受到會展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重視。例如,香港旅遊局、貿易發展局和展覽會議業協會合作開展了大量的目的地營銷活動,以期共同推進香港旅遊業和會展經濟的發展。在各相關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每年在香港舉辦的大型會議超過40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近4萬人。

新加坡旅遊局1974年成立展覽會議署,該機構不是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協調配合會展公司開展工作,而且不收取任何費用。展覽會議署每年都會製定專門的推廣計劃,到世界各地介紹本國的旅遊業和會展發展情況,並且舉辦會展經濟方麵的研討會,向與會者尤其是國際會議或展覽會的主辦者宣傳新加坡舉辦會展活動的優越條件。1998年1月,新加坡旅遊局開始實施一項為期三年的“全球彙聚2000”促銷計劃,其主要內容是通過舉辦或參加展銷活動、座談會,並刊登廣告,播映宣傳短片,在全世界範圍內大力宣傳新加坡的會議及展覽會舉辦環境。這次促銷活動效果顯著,1999年新加坡共舉辦了3245項會議和展覽會,2000年再度被評為亞洲第一會議城市(據國際協會聯盟的調查結果),名列世界第五。

日本設有會議局,總部在東京,並在紐約、倫敦和漢城都設有辦事處。這些辦事處除了在當地開展各種營銷活動外,還為即將在本國舉行的會議或獎勵旅遊項目提供幫助。各辦事處的所有人員都是市場調研和網上工作的專家,他們能為國際會議主辦者提供最新信息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印度會議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僅2002年就舉辦了國際行政科學學會會議、氣候變化科技能力建設國際會議、第6屆印度太平洋魚類國際學術會議等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大型會議。這些成就與印度會議局的長期努力是分不開的,該會議局製定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和使命,並致力於塑造良好的會議目的地形象:

塑造印度的國際會議目的地形象;

實施一項持續的計劃,以增加國民對會議的作用和角色的認識;

收集第一手和第二手的資料,建立一個數據庫,並向會員傳達相關信息;

開展國際會議市場方麵的研究,以促進印度會議產業的發展;

注重會議的招徠和服務,以提高全國會議業的專業化水平;

在會議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為中央政府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反饋信息,並給予各州政府合理的建議;

通過實施教育項目,為會議業提供人力資源和知識支持;

積極推進印度的各類組織和全球性的協會或組織之間的高峰論壇、合作研究及互訪交流;

尋求與世界上有著相同目標和使命的組織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