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政府行為的創新(1)(2 / 3)

4.行業因素

各行業對會展市場的需求程度差別很大。英國的會議與獎勵旅遊為例說明了這一點。美國不同行業使用展覽的差異性(見表4—1),也表明了博覽會市場需求同樣受到行業因素所影響。中國—東盟博覽會在選擇行業參展商上應有所側重,主次分明。

5.展會產品類型及其特色

不同類型的博覽會或展覽會,其市場需求是有差別的,它們有著不同的市場特點。歐洲的展覽市場就說明了這一點。

根據歐洲主要展覽中心協會從其市場中獲得的數據,《旅行與旅遊分析家》(TravelandTourismAnalyst)於2000年春季發表了一份有關歐洲展覽與商品貿易會市場的報告。該項調查主要結果如下:

(1)每年在歐洲舉辦的展覽會和商品貿易會超過了3000個。

(2)據估計,在1996年有5000萬人參加了在歐洲舉辦的展覽會和商品貿易會。

(3)每年參加這些活動的參展商和參觀者的消費為歐洲經濟做出的貢獻大約在6億至15億英鎊之間。

(4)在1996年一場大型展覽的平均麵積為14900平方米,而在1990年則是18000平方米。

(5)大多數展覽會的持續時間是3天至9天,其中1998年在倫敦舉辦的展覽會平均持續時間為3天,而在德國漢諾威的展覽會平均持續時間將近6天。

(6)1998年,500多萬人參觀了在巴黎舉辦的展覽會和行業交易會。

(7)那些獨立的展覽中心主辦展覽活動的經濟效益高達近10億英鎊。

中國—東盟博覽會在進入會展市場之初,要找準市場定位,打出品牌與特色,才能擴大市場需求。

6.市場競爭

當今會展業日益成熟,市場競爭日漸激烈,舉辦會議、展覽的城市、地區、場所、企業越來越多,市場“蛋糕”被不斷“瓜分”,客戶不斷分流,或從一個展會流失到另一個展會。在買方市場狀態下,就單個展會或某一區域平均每個展會而言,其市場需求相對量或絕對量在下降。

隨著我國會展業的進一步發展,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會展業所麵臨的國內外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如何刺激、擴大市場有效需求,將是中國—東盟博覽會麵臨的一項長期任務。

7.其他因素

11個主辦國的政治、社會、技術因素等宏觀商業環境也對博覽會市場需求產生影響作用。提供了展會市場宏觀環境的一個分析框架。

針對上述種種製約因素和“市場失靈”原因,政府應當充分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采取各種積極手段,刺激市場對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有效需求,促進其成長。

(三)政府創造博覽會市場需求的有效途徑和建議

對於成熟的市場,幾乎看不到政府參與的身影,但對於新興行業的發展來說,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特別是在產業發展的初期,政府的參與程度往往決定一個產業發展的速度。而在產業發展後期,政府的這種支持應由直接轉為間接並體現在政策製定、市場監管、配套公共設施的建設與維護、信息提供等方麵。會展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作為國家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會展業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設有單一的國家級的會展管理機構,如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到處可以看到政府的身影。德國的慕尼黑、漢諾威、法蘭克福和杜塞爾多夫等世界性的會展名城,在他們的發展早期,政府揮動著那隻“看得見的手”,引導著這些城市將會展業作為城市的支柱產業加以發展,不僅建造了規模龐大的展館、完善了相應的配套設施,還出台了多項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來打造世界知名的會展之都,以吸引展會組織者和參展商的參與。

在中國—東盟博覽會發展初期,政府在創造市場需求方麵的作用和意義是十分重要的。

1.規範會展市場秩序,避免重複辦展和惡性競爭

我國會展業目前缺乏行業約束機製,沒有統一的管理協調機構,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展館、行業協會、各類學會都有一定的審批權,因此多家辦展、重複辦展屢見不鮮,造成市場競爭的無序性,帶來整個行業的效率低下與惡性循環。

在會展業發達的國家,會展行業管理與協調機製健全,市場秩序良好。世界展覽王國德國,經過一百多年的市場競爭,形成了漢諾威、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等實力雄厚的展覽城市和一批享譽全球的名牌展會,如柏林國際建築貿易展、國際旅遊展、國際電子消費品展、紐倫堡國際玩具博覽會、國際製冷機空調設備展、國際禮品展、國際電腦及通訊展和國際工業展等,占世界所有著名展會的2/3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