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向職業需求的《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3 / 3)

(三)以行動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為規範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上述財務分析工作的調研分析,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首先,修訂了《財務報告分析》課程的課程標準和教學項目載體設計。然後據此製定實施層麵的課程整體設計方案,借以指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讓學生學會財務分析工作。

在《財務報告分析》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貫徹“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采取靈活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即綜合運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旨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我要學”的學習主體。教師不僅傳授知識,而且要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行動導向的教學設計,用項目和任務進行新知識的引入,將知識、技能傳授與職業崗位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從形式上的工作過程去獲得實質上的工作過程”到“個體整體思維的工作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通過共同的工作和討論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實施靈活多樣的課程評價,突出能力考核

上述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實現還需要相應的考核評價來鑒定。首先,改革以考試的分數來衡量學生水平的考試製度,采用過程評價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教學過程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時的課堂表現、項目實訓和技能測試成績,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其次,按職業資格標準將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納入課程考核,做到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綜合考評。再次,在頂崗實習環節引入企業評價考核,企業評價和學院導師評價各占一定比分,保證學生在企業崗位的適應性。通過這些靈活的考評方式,更好地評價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四、結論

我院麵向職業需求的《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改革從課程目標定位、課程項目設計、課程實施、考核評價等各個環節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構建了符合職業能力形成規律的課程模式。經過重構的課程內容凸顯了工作過程導向和項目化的教學設計理念;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變成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真正讓學生學以致用,最終形成相應的職業能力。經過幾年來的改革探索,課程建設的總體水平不斷提升。但課程改革是一項難度頗大的教學研究過程,還需要長時間的不斷探索,在實踐中加以調整和完善,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趙誌群.論職業教育工作過程導向的綜合性課程開發[J].職教論壇,2004,(2).

2.趙誌群,趙丹丹,弭曉英.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回顧[J].教育發展研究,2005,(8).

3.劉育鋒.部分國家職教教學內容改革新動向及對我國職教課程改革新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8,(6).

4.徐國慶.理論與實踐整合的職教課程模式探析[J].職教通訊,2003,(9).

5.薑大源.學習領域——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J].職教論壇,2004,(8).

6.薑大源.世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勢及其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9)

作者簡介:

趙俊英,女,德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會計專業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