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培養的教學科研成本控製
工作研究
作者:馬紅紅 鄧典雅
摘要:科學的高校學生培養成本核定辦法,是製訂高校收費政策的重要依據,然而學生培養的成本確定並沒有一套係統、科學、透明的核算標準。對教學科研支出控製進行研究,對評價和改進教學科研的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著重探討了學生培養成本中的教學科研成本控製情況。
關鍵詞:學生培養 教學科研成本 控製
自1999年高校擴大招生規模以來,社會和個人對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和對教育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斷提升、政府撥款的意願減弱等因素,教育經費的供給矛盾變得更加嚴峻(王善邁,2008)。學生培養成本作為高校成本的重大支出之一,本文認為,對財政性教育經費來說,分析高校學生培養成本,對解決教育經費的供給問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高校學生培養成本基於教育投入的多樣性和計量的複雜性,大致從資本性成本、教學科研成本、經營性成本、無形投入成本等要素進行分析,本文選擇教學科研成本進行分析。
一、高校學生培養成本的內涵及教學科研成本研究的意義
成本既是經濟學的範疇(機會成本),也是會計學的範疇(會計成本)。高校學生培養成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學生個人的直接成本和學校直接成本。學生個人的直接成本包括各種獎學金、畢業實習生產、畢業設計等直接費用;學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師人工成本如基本工資、獎金、福利費等直接費用;間接成本包括學校投入資金的機會成本、學校管理員工的工資、福利、醫療保障支出、學校的有效資源利用等。
教育生產的特殊性以及高校的業務活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導致學校實際生均支出計算的合理性遇到很大的難題。高校的學生類別很多,有本科、碩士、博士、雙學位、委培、網絡函授、留學生等不同類別的學生,同時不同學科專業的資源配置也不相同,導致各自的培養成本不同,如何找出適當的約當係數來折算很關鍵。本文選擇其中一個具體的教學科研成本進行分析,是因為如果把龐大的基建成本和臃腫的行政成本、以及名目眾多的“三公經費”也計算入學生成本,將是虛高的成本,也無研究的意義,畢竟教育部認為高等學校生均培養成本是指教育機構為實現教育基本職能和教學質量基本標準,在一定會計期間所發生的平均用於每個學生的直接支出和間接支出的總和,一般以一年為一個核算周期。生均成本核定內容一般包括六大成本項目:首先是人員工資,約占成本比重50%左右。主要指與教學和教學管理有直接關係的人員,費用包括學校支付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各種校內津貼、授課費等一切工資性支出。其次是獎助學金支出。還有社會保障支出,主要包括離退休人員離退休金及醫療費等;公務費,指學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日常支出;業務費,是指學校為完成教育任務所發生的消耗性費用,如實習費、招生費、畢業就業指導費、資料印刷費等。最後還有固定資產折舊費。
高校的教學科研成本應該作為學生培養成本的主體,對其研究並加以控製有利於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有利於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的現代社會,而高校教學科研成本是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的重要手段。找出一個合理的定性標準,對高水平大學的成本配置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高校學生培養中教學科研成本的構成要素及現狀
(一)教學科研成本的構成要素
成本要素是確定成本的構成因素。高校在培養學生的活動中所發生的成本呈多樣化兼複雜化,為了科學性地進行高校培養成本要素的確認,需要對種類繁多的成本要素進行合理分類。
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成本計量要素確定的原則,高校教科研成本構成大致包含基本運行經費、專項經費。基本運行經費是指學校維持正常運行所需經費,包括人員經費與公用經費。人員經費包括教學、科研和實驗教輔人員的基本工資、各項津貼和補貼、校內崗位和績效津貼(包括考核獎)等有關經費項目以及學生經費。公用經費包括辦公費、通訊郵電費、教學差旅費、培訓費、圖書資料費,小型教學儀器設備購置費、小型教學儀器設備維修費,實驗室運行經費、研究生業務費、日常教學、科研的相關費用。教學科研專項經費指用於完成專項工作任務所需的專項項目經費,主要包括省級以上學科、學位點、實驗室建設、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省級以上品牌專業、精品課程評估及建設,校級以上學科、學位點、教材、課件專項建設以及校級以上教改項目等專項建設經費;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大修經費;師資學曆培養經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