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沈澗秋提著被子站在站台的盡頭望著遠逝的列車,妹妹那迷茫的眼神時刻縈繞在自己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共產黨人難道就沒有七情六欲?共產黨人莫非真的六親不認?母親酈霞這些年帶著三個弟妹不易,現如今澗華去了台灣,澗芳不知所蹤,眼下澗芬又要去山西參加工作,自己工作忙,很少有時間照顧母親,是該找個伴侶來陪陪母親,雖說自己已經年近三十,但愛情這回事卻不是想來就來的,需要一定的了解。說句心裏話,沈澗秋也希望沈澗芬能夠留在杭州,陪伴母親,然而畢竟名額有限,況且共產黨人隻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不能因為是自己的妹妹而破例,名額當然應該給最需要和最有資格享受的人。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我們,難道連古人都不如?作為一名受黨教育多年的幹部,唯有率先垂範,方能讓群眾信任黨。
因為無產階級隻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無產階級自己。
回家以後,沈澗秋將自己這些天來的所思所想寫成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件寄給妹妹沈澗芬,末了,引用詩人臧克家於1949年11月1日寫就的《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對紀念魯迅先生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嗬,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隻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沈澗秋抄錄此詩的目的也在告訴妹妹,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的中國共產黨人也一定是踐行“為人民服務”的人,即為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新生的人民政權,在建國伊始又遭受了朝鮮戰爭的洗禮,國家一窮二白的局麵一時還很難改變。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幫助中國,中蘇簽署了許多合作協議,中蘇不僅在軍事和外交方麵全麵合作,在經濟領域也是協調和互助的。蘇聯對中國大規模的經濟援助,以及在此基礎上中國經濟建設的恢複和發展,構成了此期中蘇同盟的經濟背景。應該說斯大林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年裏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既是慷慨的,又是有限的,既有效地幫助了中國的經濟恢複,也遺留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內容涉及到許多領域,其落腳點遍及中國的大多省份。
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新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而製定的,也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誌主持製定的。它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麵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這其中由蘇聯援建了156個重點工程,它對中國農業發展同樣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伊萬諾夫就是這個時期蘇聯派往中國的農業專家,他去的省份是浙江,接待他的是省農業廳的一位李處長和省糧食局的沈澗秋處長,為什麼會選中沈澗秋呢?因為他是中央團校畢業的高材生,能講一口流利的俄語。
伊萬諾夫與沈澗秋們的見麵是在西湖白堤上的樓外樓。
當沈澗秋與李處長將伊萬諾夫迎上樓外樓二樓時,伊萬諾夫豎起了高鼻子,嗅了嗅,對沈澗秋說:“沈!這是什麼味道?”
沈澗秋聞到了一股酸味,作為浙江人的他馬上明白了其中的緣由,他微笑著回答道:“伊萬諾夫同誌,這是醋的味道,一會您就知道它派什麼用場了。”
“哦……沈!還有其它味道……”伊萬諾夫還在深深地吸口氣,儼然是一副品嚐的模樣。
沈澗秋和李處長也已經聞到了泥土的芳香夾雜著紹興酒的味道。沈澗秋作了個“請”的手勢,將伊萬諾夫迎到了餐桌前。
第一道菜是“西湖醋魚”。這是浙江杭州傳統風味名菜。此道菜選用西湖鯤魚作原料,烹製前一般先要在魚籠中餓養一兩天,使其排泄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烹製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僅能用三四分鍾燒得恰到好處。燒好後,再澆上一層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帶有蟹味,味道鮮嫩酸甜,肉滋別具特色。剛才伊萬諾夫聞到的氣味就是由它發出的,更令人叫絕的是這條魚色澤紅亮,口感細膩,魚嘴還在微微開合,魚尾亦能左右輕擺,很有趣味。
伊萬諾夫看呆了,“沈!這是怎麼做到的?”
沈澗秋讓人請來了廚師,由廚師講解他來翻譯,原來這活西湖醋魚的做法如下,先取一條活魚,去鱗不開膛,從魚嘴裏麵去內髒,把魚鰓和喉骨去掉,在用筷子把內髒取出,洗淨,放入盆內,放少許鹽,味精,白糖,料酒,生薑,蔥,淹製5分左右,取出掛糊。頭用毛巾包好,等油溫高了,下鍋炸2到3分取出,放入盤內,鍋裏放油,加如番茄醬,醋,白糖,鹽,味精,調成糖醋汁。澆在上麵即可。
“伊萬諾夫同誌,做這魚最關鍵的一步是要用兩塊濕毛巾裹住魚之頭尾,用雙手擒住放入油鍋煎炸。這樣既能保證魚肉熟透,也能保證肉質鮮嫩,並且還能讓客人看見魚唇尾活動的奇觀。”沈澗秋聽完廚師的講話並翻譯成俄語後,總結了這其中的門道。“說來這道菜還有個典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