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鏈”上共贏融資(2 / 3)

當然風險曆來都是與機會並存的。在浦發銀行內部一直都非常重視風險控製。在供應鏈融資方麵,浦發銀行采取了七種措施結合嚴控風險。據楊斌介紹,貿易背景真實性調查、對借款人資產及銷售收入的控製、專業的風險評價體

係、第三方物流監管以及與信用保險之間的合作、對質物市場價格的監控、專業的操作隊伍以及電子化跟蹤手段這七種方法結合使用,能有利於防範客戶資信風險,提高銀行風險控製能力。“三分貸七分管”則通過核心企業、物流企業的ERP係統對接,實現對企業貨物流、銷售情況的實時跟蹤,提供了有效快速響應的非現場檢查手段。

02

鏈主:受益良多&鎖定風險

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融資的鏈主,通過自身的融資授信轉變為上下遊企業的授信,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加速了資金周轉,有助於核心企業擴大規模。利益的驅動促進了核心企業與銀行開展深入合作,由此不斷增強與上下遊企業的粘度,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作為國內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李寧公司在供應鏈融資上一直走在前麵。近幾年,李寧公司通過管理核心上下遊供應鏈資金,合理使用供應鏈融資,使得整個公司產業鏈資金安全並提升運轉效率,從而實現李寧公司與合作夥伴多贏的局麵。

從2008年奧運會前開始,為了配合李寧品牌的高速增長,李寧公司上遊供應商不斷擴充廠房和生產線。由於固定資產的大量投入無法在短期帶來回報,人工成本又不斷攀升,上遊供應商出現資金周轉缺口。而下遊經銷商由於是輕資產公司,在不斷開店及運營成本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對資金的需求也明顯增加。

為了解決上下遊資金周轉問題,李寧公司從2008年就開始涉足供應鏈融資,並於2008年底開始嚐試並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是李寧公司供應鏈融資快速發展的轉折點,截止到2010年已經有10餘家核心經銷商先後加入供應鏈融資項目中,授信額超過了6億元。

目前,李寧公司共有近30家核心經銷商,通過其完成的銷售量占總銷售額的70%。根據銷售規模和曆史合作情況,李寧公司從這些經銷商中推選出若幹供應鏈融資企業。據了解,這些融資企業的授信額均根據當時實際資金需求合理製定。

據李寧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李寧公司每年會召開四次訂貨會。通過訂貨會,經銷商選出產品下訂單。然後發給供應商進行生產,供應商完成生產後由李寧公司根據各經銷商訂單量分批發貨給下遊。杜道利表示,李寧公司與上下遊企業都會進行現金流的滾動預測。由於訂貨會是隔季召開,根據訂單量公司便能提前測算出成本、產品的出售速度、銷售量及經銷商回款情況。一旦預測出供應鏈資金存在周轉問題,則會立即作出融資安排,如上遊訂單融資、下遊發票融資等。

通過供應鏈融資,李寧公司提升了現金循環周期,同時也為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帶來了銷售及利潤的增值。首先,上遊企業通過供應鏈融資及時獲得資金用於采購原材料及安排生產,而李寧公司也因此有效延長了付款周期;其次,通過為下遊經銷商提供融資加快了下遊企業回款速度,最終提升了終端銷售能力。

為了控製風險,李寧公司一般不對應收賬款進行打包處理。原因有三方麵,首先部分經銷商沒有融資需求;其次部分經銷商受到股權關係限製,不能獨立融資;第三,打包融資中如果一家出現問題,銀行可能收回全部授信額度。因此李寧公司主要與銀行談判總的授信額度,單家的授信額度則由銀行自己判斷。

當然,“鏈主”並非如此簡單就能勝任。在享有實惠的同時,核心企業也擔著管理風險的責任。

薑雲生指出,銀行必須通過核心企業來控製上下遊融資的風險。對於這種基於核心企業資信銀行的授信,核心企業有義務對銷售、回款、資信能力如何等方麵進行信息披露,一旦經銷商出現銷售停滯、資金回籠有變、還款能力不足,就應啟動風險預警,采取核心企業停止供貨或取消代理資格,銀行停止放款等措施。

薑雲生特別強調,核心企業不參與風險管理的融資不屬於供應鏈融資範疇,隻是單個企業的融資行為。銀行主要的談判對象是核心企業,通過核心企業了解融資企業的管理、貿易來往關係、曆史交易記錄、交易規模等要素,從而判斷授信額度等。同時銀行亦會根據供應商、經銷商的經營狀況,不斷調整融資額度與還款期限。

事實上,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貸後風險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並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風險。由於供應鏈融資中核心企業與上下遊企業是信用捆綁關係,一旦核心企業出現信用風險,這種風險就會隨著貿易鏈迅速擴散到上下遊,進而影響供應鏈金融的安全。薑雲生認為,核心企業的風險就代表這條供應鏈體係的風險,因此對核心企業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