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報告
作者:馮宗智
【 智囊導讀 】
在彼得·聖吉看來,“世界咖啡”的好處是很簡單,壞處也是很簡單。“咖啡”就是談話,它本身並沒有能力建設,需要借助工具才能達成深度彙談。從學習型組織建設的整個過程來看,“世界咖啡”更像是一個WORKSHOP(研修班),它與PROJECT(項目應用)、社區建設(COMMUNITY)共同組成了學習型組織的三個層麵。
【專訪】
關鍵詞:世界咖啡 學習型組織建設
4月5日,在北京雍和宮旁邊一家別致的茶館裏,伴隨著輕柔的古琴聲,學習型組織係統理論創始人彼得·聖吉先生與智囊傳媒和索奧(中國)高層就“世界咖啡”與學習型建設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交談。
其間,彼得·聖吉先生言傳身教,在他看來,彙談、係統思考、建立共同願景,這些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們關於組織學習和變革工作的基石。很少能夠找到像“世界咖啡”這樣如此可靠、實用、能激發共同思考的方式。
學習型組織建設有三個層麵
《新智囊》:記得彼得·聖吉先生上次來的時候,一直在強調,培訓不是學習,學習也不是培訓,但我們在實際的操作中,有意無意地都會回到培訓情結,學習活動形式也會往培訓方向靠,很多參加活動的學員也總在問我們,學習和培訓有什麼不同,這種學習方式對他們有什麼幫助?那麼,到底怎樣看待學習和培訓的異同?
彼得·聖吉: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僅僅是兩三天的一個研修班,那麼它確實就是一個培訓,你也可以用別的名字稱呼它,但它其實就是一個WORKSHOP(研修班)的形式。這裏麵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希望建立的是什麼樣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把這件事放在更長的過程中來審視其作用和價值,從這個角度講,那些學員問“這些活動能給他們帶來什麼”確實是個合理的問題,整個活動絕對不能僅僅隻是幾個WORKSHOP。
這裏麵有幾個不一樣的事攪在一起了,先說培訓內容的問題,如果企業跟你們要培訓材料,你們給他們就是了,如果這些材料讓企業很舒服,你又何必讓他們感到很緊張呢?我們紐約有一個同事,他為世界銀行做服務,他的培訓材料做得很複雜,裏麵的內容很豐富,包括推斷之梯、心智模式等,他確實把學習型組織的服務做成了課件,而且做得很好,很專業,應該說培訓材料問題是最簡單的,這裏麵最大的問題是做這件事的目的,和大家對整個過程抱有什麼樣的看法,就是幫助大家整體提升能力的策略是什麼?一般來講,這裏麵有三個角度或者說方向,隨著時間推移,如何將這三者編織在一起就是整體的學習過程,第一個是WORKSHOP,大家如何藉此建立能力,第二個是應用這個能力的項目(PROJECT),這個更像是谘詢,與企業能力成長相關,第三個就是如何創造一個學習的社區(COMMUNITY),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鍵是通過學習持續地實現能力的生成,這裏麵要有人具備這樣的能力,就是推進學習社區的成長,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時間的實踐。
《新智囊》:這裏麵又牽扯到新的問題,原來的培訓對於企業來講是一個采購行為,它非常容易確定,比如有課件,有講師,但我們現在的學習型組織建設活動在不確定性上遠遠大於傳統的培訓,而且很多新的內容不是預先設計的,而是在學習過程中長出來的,那麼,如何把握和講清楚學習的價值?
彼得·聖吉: 還是拿剛才提到的我紐約同事的做法說明這個問題,他做培訓材料很漂亮,看上去很專業,而且在其中把整個過程和預期的效果都說得非常清楚,這樣企業對不確定性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世界咖啡”需要借助工具達成深度彙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