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裏主要討論費用性支出。那些要轉化為費用的支出叫做費用性支出。費用性支出在企業尚未從中受益、尚未轉化為費用的期間是以資產的形式存在的,這種由費用性支出形成的資產叫做費用性資產。
費用性資產是等待轉化為費用的資產。費用性支出(費用性資產)在使企業受益的期間由資產轉化為費用,例如,購買固定資產的支出是以機器設備等實物資產的形式存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機器設備,機器設備則以折舊的方式逐漸轉化為生產成本(產成品),產品售出後使企業受益,生產成本轉化為費用(銷售成本)。費用性資產一般都將在下一會計期間或以後的期間使企業受益時轉化為費用。有些費用性支出使企業在若幹個會計期間受益,則支出在各個受益的期間分攤轉化為費用,尚未轉化為費用的部分,仍然是資產。預付各種保險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必須在保險受益期間,通常為6個月或12個月之前支付,並在保險受益期內按月轉化為費用,沒有轉化為費用的部分仍然是以資產形式存在。另一個例子是批量購進、然後經過數周或數月逐漸領用的辦公物品(通常叫做低值易耗品)。這些預先支付的金額,往往不在支付的當期立即確認為費用,而是形成了企業某種形式的資產,這些資產要在今後使企業受益的期間逐漸轉化為費用。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使每個期間的利潤得到正確的計量。
之所以要進行費用性支出,主要是為了使當期或以後期間受益,受益時支出轉化為費用。有的支出是在受益期間之前發生,也就是說先支出以後再受益,當期先發生的支出形成資產,以後期間再確認費用(資產轉化為費用),支出與費用不在同一會計期間,我們把這種費用叫做先付費用。例如,預付房屋租金的支出、購買固定資產支出等,這些支出發生在當期,增加當期固定資產等,但是當期沒有費用發生,要在以後期間固定資產通過折舊再轉化為費用(確認費用)。企業購進資產時發生了支出,資產流出企業時,便成為企業的費用了。資產在流出企業前是沒有費用發生的。例如,生產過程中消耗原材料生產出產品,這種原材料消耗並沒有使原材料流出企業,也沒有使企業受益,因此不形成企業的費用。
有的支出則在受益期間之後發生,也就是說,先受益後支出,由於當期受益,所以當期要確認費用,以後期間再實際支付這筆費用(資產流出企業)。我們把這種費用叫做後付費用。例如,預提借款利息費用、應付福利費等。企業每月末預提借款利息費用,但當月並不將應付給借款人的利息進行支付,而是等到季度末將已發生的三個月的利息一並支付。這種預提的費用在被確認時並沒有實際支付,但它會伴隨負債的發生,以後再用現金清償負債。
還有的支出發生在受益期間,即支出與受益發生在同一期間,因此,費用也應在該受益期間被確認。如,當期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在當期用現金付清,它既是當期的支出,也是當期的費用。我們把這種費用叫做即付費用。
對於先受益後支出(後付費用)的情況,應在受益期間先確認為費用,然後在未來的期間再進行支付。對於先支出後受益(先付費用)的情況,應將支出確認為資產,在以後受益期間再轉為費用。由此可見,費用是和受益期間相聯係的,費用與是否實際支付沒有必然的聯係。企業在某個期間有費用發生,在當期就一定會有受益發生,但不一定有支出發生。
清償性支出,如償還債務本金和發放紅利的支出等,這些支出並不是為了受益,因而它不會轉化為費用。
對外投資性支出,如購買股票,雖然也是為了使企業受益,但它沒有形成企業經營用的費用性資產,因此,不會在受益期間轉化為費用,隻有費用性資產才轉化為費用。
解釋費用特點的另一種方法是,所有的費用性資產都是以成本計算的。存貨和其他費用性資產購入時,都要以成本價記賬。而費用則是在會計期間內減少的費用性資產的成本。一個時期內耗用的資產的成本叫費用,費用是已耗成本。在期末,費用性資產的剩餘成本叫未耗成本。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某公司在2005年購入10000元備品備件,2006年用掉了8000元的備品備件,2007年用掉了2000元的備品備件。
在2005年年底,購買10000元備品備件的支出是資產,因為當時這10000元是未耗成本。到2006年,8000元的成本消耗了,成為2006年的費用。剩下的2000元在2006年年底是未耗成本,屬於企業的資產,這2000元於2007年消耗,應該是2007年的費用。
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消耗原材料、人工等,生產過程是將一種或多種資產的成本轉化為另一種資產的成本,資產成本總額並沒有減少,從總體上說,企業並未發生已耗成本,隻是未耗成本間的轉換,因此不會有費用發生。
很多費用性支出的受益期間是非常模糊不清的,難以確定它在哪個期間使企業受益。對於這種支出,一般在支出的當期立即作為當期費用,而不形成費用性資產。這種費用我們稱它為期間費用。例如,5月3日,企業發生50000元廣告費支出,這一支出在本期還是在以後哪個期間受益是很難事先預料的,因此,這筆支出就作為5月份的費用記入利潤。再如,企業舉辦開業10周年大慶活動,其支出很難確認受益期間,因此,這種支出應當作為當期費用入賬,而不能采用預提和待攤的方式提前或推後確認為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