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費用:為取得利潤而耗費的資產費用(3 / 3)

在整個企業經營過程中,費用性支出(形成了資產)一般都會使企業受益,從而轉化為費用,但有些費用性支出雖然是為了企業未來受益的目的而發生,但若在某個會計期間發現這一支出(資產)已經不能再使企業受益,也就是說,不可能再轉化為費用,那麼,在這個會計期間就應將該支出(資產)作為該期間的損失處理。例如,企業有一台未入保險的機器在一場火災中被燒毀。購買這台機器的支出在以後期間不再有用途了,不能再使企業受益,這時,企業的損失發生了。因此,這台機器的支出成本要轉為損失,從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轉到利潤表的營業外支出。損失的概念將在下麵討論。

費用和成本不能混淆費用本質上是企業資產的減少(流出企業),而成本則用於資產的取得(流入企業)。取得資產有多種方式,主要是通過購買取得和生產加工取得。取得資產本質上都是資產形式的轉換,用一種或幾種資產轉換成其他種資產。“成本”一詞常用於“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以及“資產成本”等。“采購成本”說的是用一定數額的貨幣資產交換等額的費用性資產,如用貨幣資金購買原材料等。在會計上通常使用“材料采購”或“在途物資”賬戶歸集采購成本,然後再結轉到“原材料”、“庫存商品”等賬戶。

“生產成本”是企業用一定數額的貨幣資產和費用性資產加工轉換為另一種費用性資產(特定產品)時使用的賬戶,生產成本賬戶彙集加工過程中用掉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生產完工後,再將生產成本中彙集的成本總額結轉到產成品中去。這是資產存在形式間的轉換,即:由原材料成本等轉換為產成品成本;“資產成本”指的是取得資產時的代價。

總之,成本的發生,並不減少企業的資產總成本。“成本”的使用範圍是在資產負債表中,屬於資產的範疇,而費用的使用範圍是在利潤表中,屬於利潤的範疇。有些人把成本與費用混為一談,我認為是不妥當的。我們常說“產品銷售成本”和“營業成本”等,所指的是銷售了(消耗了)多少成本(資產),並使企業從中受益,它代表的是企業發生了費用,並由此獲得了收入,增加了所有者權益。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我們觀察生產成本時,往往根據是否隨著產量的變化而變化,把生產成本分類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所謂固定成本,指的是在短期內即使產量發生變化,其總額仍然保持不變的那部分生產成本。例如,某生產線年生產能力500噸,當年產量在500噸以內的情況下,無論年產量是多少,該生產線的年折舊額都是相同的,保持不變。固定生產成本一般包括生產部門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保險費、工資、租金等。

固定成本通常劃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約束性固定成本與提供產品的生產能力有關,折舊費就是一種約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不影響企業當前的生產能力。它們是短期內管理者為了迎合預算的需要而可能選擇避免的成本。固定生產成本中大部分屬於約束性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也可以通過平均單位產品固定成本與產量聯係起來。例如,在一個時期裏生產了2000件產品,固定成本總額是10000元,則每件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是5元(10000÷2000)。然而,如果在這個時期生產了3000件產品,則每件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是3.33元(10000÷3000)。由此可見,在一定範圍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在下降,而固定成本總額卻保持不變。

所謂變動成本,就是和產量成比例變動的成本。例如,如果產量增加10%,所耗用的原材料也可以預期增加10%。變動成本總額由單位產品變動成本與產量相乘來決定。從理論上講,變動成本總額隨著產量而變動,而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則保持不變,與產量的多少無關。

幾乎沒有任何成本能精確地做到隨產量成比例地變化。然而,有許多種成本很近於這種標準,並可以被看作變動成本。

還有一些成本是部分固定和部分變動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的混合。因此,我們把這種成本叫做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固定部分的確定與產量無關,而變動部分則假定與產量成比例變化。和變動成本一樣,混合成本的變動部分可能不與產量成精確比例的變動。混合成本的例子,如電話費,月租金是固定部分,電話計次費用是變動部分。再如,工資分為基本工資和產量提成工資,基本工資是固定部分,產量提成工資是變動部分。

與生產成本相似,費用也可以根據是否隨著銷售(銷售量或銷售額)的變化而變化,分類為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