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員工對話時,傅育寧如此剖析:招商局的金融產業,在和招商局實業的互動上,在它們的結合部,應當有很多的創新空間。同時,隨著中國財富的不斷積累,人民財富的增長,未來的資產管理空間很大。從更大的角度看,招商局也是一個資產管理公司,它不斷培育出新的產業,在這些產業長周期的興衰過程中,繼續探索更新的產業機會。這個過程首先是一個非常良好的財富創造過程,說得更直接一點,招商局將來的資產管理,無論是招商銀行、招商證券還是策劃中的產業基金,它們會有效地支撐實業的發展,增強資本的活力,同時金融產業本身得到長足的進步。
回過頭看招商局過去30年內涉是金融的初衷和之後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以袁庚為代表的一代人,當時正是看到了市場機遇和前景,以及中國金融產業和全球金融產業發展的差距,才創辦了招商銀行和平安保險。當時國內銀行毫無服務可言,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創辦之初就以服務見長。
在之後的發展中,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一直致力於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良好的治理機製使得“招商係”的招商銀行、招商證券、平安保險在金融業內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形象並獲得了引以為榮的業績,也改變了之前國有企業政企不分的毛病。
進入新世紀新的10年的發展期,招商局金融產業的空間在哪裏?在傅育寧的談話中,敏感的人可以捕捉到一個新的提法,那就是“金融產業與招商局實業的互動”。
沒錯,“產融結合”正是傅育寧為招商局尋找的新支點、新動力。
在之後傅育寧關於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保險、招商基金等的一係列講話和舉措中,這一關鍵詞的分量越來越重。
招商局金融集團新定位
在招商局集團和下屬的各金融公司之間,一直存在一個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中間結構——招商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招商局金融集團)。
這家成立於1999年6月18日的公司,其成立的背景是,在盲目多元化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招商局集團如同當時大多數中央企業一樣,正在著手進行旗下產業的重組和整合,交通領域成立了交通集團,科技領域成立了科技集團,而成立一家金融投資控股公司,對旗下金融資產進行有效的管控,是當時招商局集團對旗下金融資產股權分散、風險偏高、領域多元等問題的解決之道。
這是一個成立時隻有11個人、沒有成立酒會、隻是在招商局集團內刊上發布了101個字的簡報的子集團。然而,後麵10多年證明,這家公司在招商局的金融產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現任招商局金融集團總經理助理鍾茂如女士看來,自成立至今,招商局金融集團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99年至2002年,這一階段的主題是出售資產、收購和整合股權、資產優化。在時任總經理黃大展的帶領下,招商局金融集團配合招商局集團,完成了對友聯銀行股權、平安保險股權的出售,為集團化解金融危機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按照招商局集團的統一部署,招商局金融集團接收了分散在各處的金融類資產,實現了股權上的有效整合。
第二個階段是2003年至2007年,這一階段的主題是從直接管控過渡到風險管控。在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改製上市的過程中,招商局集團持有的股份一直存在被攤薄的風險,招商局金融集團同樣按照招商局集團的戰略要求,想盡辦法、利用各種時機買入這些公司的股份,使得兩家公司上市後集團所持股份不減反增;而為了讓招商證券新收購的巨田證券迅速融入招商局的文化,黃大展曾經帶人跑遍了其全國21個營業部,去宣講風險控製。
第三個階段是2007年至今。這年5月,黃大展因病離任,原來供職於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的洪小源接任招商局金融集團總經理職務。在黃大展時代留下的製度化建設的基礎上,洪小源更進一步在企業使命、文化建設、工作方法、人才培養等方麵建立起一套標準。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招商局金融集團所擁有的資產、創造的利潤,已經在招商局集團中超過半壁江山,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局中國基金、海達遠東等赫赫有名的公司都歸屬於其旗下,2011年,整個招商局集團淨利潤138億元人民幣,其中,超過70億元的利潤即來自招商局金融集團。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金融集團,招商局的金融產業絕對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麼大。”鍾茂如說。
隨著招商局集團“產融結合”戰略的提出,在招商局金融集團內部,創新與轉型也在悄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