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招商信諾電銷和銀保兩大渠道的保費收入占比為6∶1,到2010年變為3∶1。“我們希望到以後可以做到接近2∶1。”孫勇說,“這麼做並不是放棄電銷,隻是電銷在正常發展,而銀保在超常發展。希望若幹年後,兩大渠道能慢慢走向平衡,以前是一條腿走路,現在變成了兩條腿。今後,隨著團體險、高端健康險的發展,公司更應該多渠道發展。”但他坦言,短期內公司依舊沒有發展代理人渠道的打算。
直到目前,招商信諾的銀保業務也僅以招商銀行的近300多個網點作為營銷網絡。“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營銷能力尚未能完全為招商銀行的網點提供保險服務,再去和新的銀行合作,分散了自己的精力。”招商信諾一位內部人士說。
孫勇也覺得,招商銀行和招商信諾獨特的股權與血緣關係,非其他銀行渠道所能及,“所以我們覺得招商信諾目前還沒有必要在銀保渠道上再與其他銀行合作。”
這種謹慎擴散式發展邏輯,與其電銷的擴張模式類似。招商信諾完全依托招商銀行做電銷4年後,才逐一開發新的銀行渠道,如興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目前,其電銷比重大概是招商銀行占一半,別的銀行占一半。
如此試探前行的邏輯在於,和太多的銀行合作對保險公司後台的內控管理,有很大壓力。因為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銷售習慣,保險公司要控製銷售質量,就必須提供不同的培訓;甚至保險公司的銀保出單係統,也要根據不同銀行的要求改造,後台壓力陡然增加。
收權
渠道擴張的同時,招商信諾的分支機構也在平穩發展,目前已在8個省(市)開展業務。2005年北京分公司開業;2006年落子上海、浙江;2007年進入江蘇;2008年轉戰西南、華中,在四川、湖北展業;2010年廣州營銷服務部升格為廣州分公司,並開設山東分公司。此外於深圳、上海、北京、武漢設立四大電銷中心。截至2010年年底,公司電銷坐席人員超過2000人,並在不斷增長中。
花開兩朵。
雖然混業經營的政策並未如預期放開,但默默助力招商信諾發展多年的招商銀行,依舊希望能通過收回鼎尊投資持有的招商信諾股權,而站上前台。
招商銀行收購招商信諾的舉動要從2008年開始算起。2008年5月,招商銀行便與鼎尊投資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約定以14186.5萬元的價格從鼎尊投資手中收購其持有的招商信諾50%的股權。
然而時至今日,當中保康聯、太平洋安泰、金盛人壽等一批合資壽險公司已經完成銀行控股後,招商信諾的股權轉讓仍然未見進展。與建行、工行、中行等獲國務院批準投資保險公司試點後才新介入一家保險公司不同,招商信諾早已和招商銀行進行戰略及業務合作,借助招商銀行信用卡在全國市場的占有量,通過電銷方式進行保險銷售。
“我們準備以遺留問題申請。”招商銀行一位高層透露,“由於招商信諾和招行已有多年業務合作,不具備試點效應,相關監管部門也同意以遺留問題處理。”目前收購行為還在等待批複。
一旦收購完成,招商信諾將成為招商銀行的非全資附屬公司,血緣關係將更加緊密;且招商信諾的財務報表將並入招商銀行,這家已經實現連續贏利的公司顯然將對招商銀行業績形成利好。
“金融產業中不同公司、業務、產品能夠加強協作,這是金融集團最近幾年和未來幾年要主動做的事情。”招商局金融集團董事總經理洪小源如此定調。這意味著,未來招商信諾不僅與招商銀行之間的關係更近一步,與招商證券、招商基金等的綜合化協同都將更為緊密。
保險經紀業務向內地延伸
海達遠東:亞洲水險經紀“老大”
招商局是中國唯一一家在中國內地、香港地區及倫敦三地都設有專業保險經紀公司的集團。在退出中國平安,特別是招商局金融集團成立後,保險經紀板塊便被招商局作為保險業務領域的一大發展重點。
外界或許不會注意到,1987年以來,以總傭金收入計,亞洲最大的水險經紀公司便出自招商局之門。更多人不曾了解,這家亞洲水險經紀“老大”、香港綜合保險經紀排名前五的公司,最初竟是以15萬港元發家的。
這就是招商局集團全資子公司海達遠東保險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達遠東”)。
海達遠東創立之初以水險業務著稱,之後逐步拓展非水險和再保業務,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每年管理保險費超過9億港元、業務多元化的國際保險顧問公司;業務範圍涵蓋水險、非水險、員工福利保險、再保險、責任險、風險管理、風險谘詢及風險轉移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