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必然性(2 / 3)

4.“絲綢之路經濟帶”促使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漸頻繁

隨著交通、信息和媒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將日益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大力扶持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社會各界加大文化宣傳力度,積極走出國門,組織舉辦各種中國文化年和文化節活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國文化熱潮,文化的交流日漸頻繁。同時,甘肅地處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錯居帶和接壤帶,是各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帶,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在民族文化、宗教和曆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國際化背景下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必然將對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甘肅省作為文化大省,擁有敦煌莫高窟、絲綢之路、嘉峪關長城、麥積山石窟等一係列世界馳名的文化標誌,擁有亞洲發行量最大的《讀者》,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等。深入挖掘甘肅省文化大省的內涵,科學謀劃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通過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相融促進,實現甘肅省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和騰飛,是促進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予以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趨勢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區域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範疇,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概念。區域經濟一體化亦稱區域經濟集團化,是指一些地緣臨近的國家或地區,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為了謀求本地區的共同利益聯合起來,在彼此自願地約束自己的部分經濟主權,甚至相互對等地分享或讓渡部分國家主權的條件下,通過簽訂協議、規章組建國際調解組織和實體,使部分或全部生產要素在成員國間自由流動,使資源在成員國內得以優化配置,實現產業互補和共同經濟繁榮的過程。它是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聯係與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產物。其實質就是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按區域經濟原則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組織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建立統一的大市場,優勢互補、聯合協作,連接並形成一個利益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通過降低成員國之間的交易成本,提高貿易自由度,實現要素、產品的自由流動,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特征是主權的讓渡、自願性和平等性。必須是出於自願而參與一體化,同時在一體化的機構內享有平等的權力。

1.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多邊貿易體製中最重要的特征

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已成為各國貿易合作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美國推動建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並正在推動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而且與韓國、新加坡、約旦、巴林、阿曼、以色列、澳大利亞、摩洛哥、智利、哥倫比亞、中美洲六國等國(或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區協定,還與南美洲國家、泰國、菲律賓、中東地區的國家以及新西蘭、南非、埃及等國家進行著自由貿易談判,並準備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在亞洲,日本已經與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文萊、墨西哥等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並正與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智利、澳大利亞等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韓國已經完成了與美國、東盟、智利的自由貿易談判,正與歐盟、新加坡、日本商談建立自由貿易區事宜。東盟已經建立了自由貿易區,並與中國、韓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目前還在與歐盟、日本和美國等國(或地區)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在歐洲,歐盟除了吸收新成員外,已經同智利、墨西哥、南非、埃及、塞爾維亞等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並正與韓國、印度、南共市、安共體、東盟進行自由貿易談判。

2.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的同質性減弱

早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如歐共體,基本上是以社會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同一、經濟發展水平相近、地理位置相鄰和具備共同曆史文化背景為基本條件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經濟最為發達的美國和經濟欠發達的墨西哥可以進入同一區域組織,實現共贏;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更是把曆史、文化、宗教、意識形態和政治製度不同的國家連到一起,實現互利合作;東盟內部也十分複雜,但也同中、日、韓等國進行了合作磋商,形成了“10+3”機製,開展合縱連橫與博弈。從簽署跨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來看,國別差異更大。由此可見,在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的同質性在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