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女性時裝上的成功,並沒有讓皮爾·卡丹停止創新的步伐,酷愛鑽研、敢於創新的他又在思考另一個問題:時裝作為人類點綴世界的裝飾物,不應該僅僅為女性所獨有;男人也需要裝扮自己,忽視了男性,就等於放棄了50%的市場。皮爾·卡丹決心要打破女裝一統天下的格局。
在當時的法國時裝界,有一種沿襲多年的傳統,認為真正的服裝設計師隻能問鼎女裝,設計男裝會被人們指責為離經叛道。對於這一點,已在巴黎時裝界闖蕩多年的皮爾·卡丹當然不會不知道。但是,強烈的創新欲望促使他大膽地涉足男裝領域。不久,他設計的係列男裝便問世了。
1959年,皮爾·卡丹又一次在巴黎舉辦時裝展示會,展示的服裝既有女裝也有男裝。他的這一舉動在巴黎時裝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業界人士紛紛指責他的這種“離經叛道”。一時間,皮爾·卡丹成為眾矢之的,在名譽上和經濟上都受到了極大損失。
但是,皮爾·卡丹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不斷地反問自己:“男人怎麼了?難道男人就不配穿自己喜歡的各種款式的衣服嗎?”他繼續設計男裝,並堅持聘請時裝模特做表演,而且規模比以前更大。他堅信:男裝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果然,沒過幾年,皮爾·卡丹便迎來了男裝市場的春天。他設計的係列男裝很快便占領了法國男裝市場的半壁江山。
皮爾·卡丹是一個非常富有創造性的人,獨特的商業眼光加之銳意進取精神讓他不久就打開了時裝業的新天地。在法國,時裝業本來是一個限製極嚴、顧客有限的特殊行業。巴黎時裝店雖多,但夠得上“高級時裝”水平的服裝企業也隻有23家。而皮爾·卡丹首先意識到,高級時裝隻有在群眾中開辟市場,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1953年,他改變了時裝經營方式,把量體裁衣、個別訂做改成小批量生產成衣,並不斷地更新款式。這樣做,事實證明是非常正確的,這給他的服裝業帶來了無限的生命力。小批量投放市場的時裝既不落套,又能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無異於是給他的設計做廣告。而喜歡他作品的女子都有可能穿上他設計的長裙,這又打破了服裝的階層局限,可以說是服裝業的一次革命。
當皮爾·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時,人們就像在參加一次真正的葬禮,他被指責為離經叛道。結果,他被雇主聯合會除了名。不過,幾年以後,當他重返這個組織時,他的地位卻大大提高了。
他從大學裏直接聘請時裝模特兒,使人們更了解他的服裝,這一招確保了他的成功。然而,他並沒有到此為止。正當他的成就得到同行們一致公認的時候,他卻預言高檔時裝正緩慢地走向死亡。他毅然拋棄了服裝業的明星製,把大批成衣送到各大百貨商店去銷售。此舉又一次招來同行們的怨怒和責備,他們認為皮爾·卡丹這樣做肯定要毀掉時裝業。
時至今日,哪家服裝廠不在廣泛地銷售自己生產的成衣呢?然而在當時,皮爾·卡丹的做法的確是顯得有些離經叛道。皮爾·卡丹承受了同行的攻擊,但他知道,那是開創和振興服裝業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大膽突破,始終是皮爾·卡丹設計思想的中心。在著名時裝設計師中,皮爾·卡丹第一個推出了成衣,第一個致力於開發服裝配飾和香水,並且第一個決定不再參加各種時裝發布會。但這並不妨礙他在俄羅斯紅場、中國長城等地舉辦自己的時裝展覽會。而接管馬克西姆餐廳對於這個極具超前思維的設計師來說則是一個反常舉動,但也許這是他保持平衡的一種方式,就像他成功地在設計者和商人兩種身份之間找到了平衡一樣。“我工作得很快,我不需要到夜總會或隱居在小島上尋找靈感。我就像一台發動機,隻要按下電鈕就可以工作。”他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知道。
從皮爾·卡丹的成功中可以引發下列思考:
1.企業的成敗興衰就看它的創造力如何
唯有層出不窮的創新,企業方能永葆青春活力。企業同人一樣,人的創造力是人生存的最重要的因素,原因是無論設計多少種訓練項目,都不能“窮盡”人們將麵臨的複雜局麵。企業的成敗興衰,關鍵要看它能否將這種創造力一直保持下去,並能夠把握機遇發揮它的威力。
2.人的創新思維需要培養和訓練
人生成功的奇跡在創新思維中誕生,但人的創新思維需要培養和訓練。創新思維訓練的內容應包括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逆向思維與正向思維,潛意識思維與顯意識思維。有了這些訓練,即使我們不一定會建功立業,也會有不菲的進步。
3.創造力的六大要素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管理學教授魯賓遜和俄勒崗州立大學教育學教授斯特恩在《公司創造力》一書中將創造力分解成六大要素:凝聚力、自發行為、非官方行為、意外發現幸運事物的本領、各種不同的激勵、公司內的信息交流。習慣思維認為,升職和金錢的獎勵會有助於創造力的激發,所謂“重獎之下,必有勇夫”。然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結論顯示:創造力的產生更多依賴於人的內在動力。一味求助於物質獎勵的做法將促使人以獎勵為目標,因為人們往往樂於采用最迅速、最有把握但卻不一定是最具創造性的方法來獲得獎勵。人隻有受內在因素的激勵,即對完成某件事的挑戰性和成就感有興趣,才能持續投入精力,從而激發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