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風險的方法:
人們常常習慣於滅火而不是防火。同時,人們對於風險的預期能力有自己的模式。和其他能力一樣,這種能力也必須通過培養才能獲得。
感知風險是風險識別的基礎,分析風險是風險識別的關鍵,隻有通過感知風險,才能進一步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分析。感知企業風險的方法是:
1.生產流程法
按工藝流程和加工流程檢查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以發現其中潛在的風險,挖掘產生風險的根源。
2.環境分析法
企業生存的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其中影響內部環境的因素有生產條件、規章製度、員工素質、管理水平等;影響外部環境的因素有原材料供應商、市場需求情況、籌資渠道、企業與顧客及競爭對象的關係、企業與政府的關係、企業與外界的其他聯係等。管理者可以通過一個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對該企業作出評估,從而避免損失。
3.組織圖分析法
組織圖分析法適用於各類企業的風險識別,是企業感知風險的最一般而又必要的方法之一。具體說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法:
(1)專家調查法。由專家組成專家調查組,每個人都暢所欲言,以識別潛在風險。
(2)分解分析法。將一複雜事物分解成容易被人識別的簡單事物,將大係統分成小係統,從而容易識別風險。
(3)風險清單。逐一列出企業所麵臨的風險,並將這些風險同企業的活動聯係起來考察,以便發現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
(4)事故樹分析法。對可能引起損失的事故進行研究,並探究其原因和結果。
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識別企業所麵臨的主要風險因素,在能保證效果的情況下,要避繁就簡。
由感知風險的方法可知:管理者在決策前應先分析和了解環境的狀況。
有一天,一個推銷吸塵器的業務員來到一戶人家,進門後先撒了一地牛糞,並對女主人說:“小姐,您不用擔心,我們的吸塵器絕對能把地毯吸幹淨,不然的話我就把它給吃了!”隻見女主人走進廚房拿出醬油和番茄醬,說:“先生您要加哪一種調料呢?”推銷員很驚訝地說:“我還沒有開始吸,您怎麼知道我不能吸幹淨呢?”女主人說:“很抱歉,我剛剛搬進來,還沒有通電,你怎麼吸呢?”
上麵的例子告訴我們,在我們采取某種決策時,應該特別注意該事件所處的特定環境,也就是說,環境因素在我們的決策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樣,環境所呈現出的某些跡象也可以為我們的風險識別提供線索。
如果出現以下跡象,就有可能預示一場危機的到來。
1.管理者行為方麵的征兆
表現為不信任部下,猜疑心很重,固執己見,使員工無法發揮能力;對部下不公平,以勢力欺壓同事;對部下的建議聽不進去,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對員工要求嚴厲,對自己要求鬆懈,執行雙重道德標準,上下級之間積怨甚深。
2.經營策略方麵的征兆
企業計劃不夠周密,對產品任意調價,對市場變化或者政策調整等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無能為力;投資於與本行業不相幹的行業,投機熱門行業,好像是在摸彩票。
3.經營環境方麵的征兆
企業在外部環境惡化時沒有應對的措施;市場上出現強勁的競爭對手時企業想不出對策;企業外部形象受損,被媒體、政府曝光,或受到社會公眾的譴責;企業內部不團結,骨幹紛紛辭職;員工對領導意見大,甚至向外散布謠言,等等。
4.財務管理方麵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