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不是神,不能未卜先知。所以,當企業危機來臨時,要臨陣不慌,懂得如何應對。而在平時,企業應樹立憂患意識,把一切可能的損失在安樂之時一一想到,就能把損失降到最低。你會問,有這個必要嗎?真正想把企業做大、做強、做久的人會回答說:這件事,我馬上去辦。
突發事件的定義及危害
什麼是企業突發事件呢?有學者從其突發性進行界定,特別強調其負麵影響。有人認為,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危及生命財產的重大事件,諸如飛機失事、火車脫軌、輪船沉沒、毒氣泄露、火災、爆炸坍塌、漏水、漏油等惡性事故。有學者從係統論角度分析其發生原因和過程。有人認為,突發事件就是在特殊情況下,由於係統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係統的穩定性和可控性遭到破壞,係統的行為出現異常情況而發生質變的一類無秩序的意外事件。也有學者從組織危機角度對其進行界定,抓住其突發性、情急性特點。有人認為,突發事件是指超常規的、突然發生的、需要立即處理的事件。突發事件會對其相關政府組織構成威脅,重大的、涉及麵廣的突發事件還可能使政府組織處於危機狀態。因此,突發事件也可稱為危機事件。也有學者從哲學角度進行界定,強調其不可預測性。也有人認為,突發事件是事物內在矛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是通過一定的契機誘發的,而這個契機是偶然的。還有學者從其構成要素角度進行界定,強調其發生具有必然性的一麵。還有人認為,突發事件是指在某種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發生,給社會造成嚴重危害、損失或影響且需要立即處理的負麵事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企業突發事件是指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由某種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發生,給企業造成嚴重危害、損失或影響且需要立即處理的負麵事件。
突發事件下麵的消極作用決定了必須立即對其處理。
首先,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戰略的整體運作。企業的市場營銷過程是一個整體,從營銷戰略的製定到銷售網點的選擇,從廣告宣傳模式到營銷實施程序,都有嚴謹的設計。一旦爆發突發事件,就會破壞市場營銷戰略的整體運作,使市場活動瞬間墜入無序狀態。
其次,降低企業信譽。在大眾傳媒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今天,突發事件一經曝光,會大大降低企業信譽,公眾可能因此而拒絕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大大影響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
第三,破壞企業形象。如果說突發事件對市場營銷活動的影響局限於一次活動、一個市場,其後果相對有限的話,那麼它對企業形象的影響卻是整體性的,其破壞性則更大、更深遠。企業形象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對公眾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而一旦遭遇突發事件,企業千辛萬苦塑造的形象很有可能毀於一旦。
所以,企業要把突發事件放在一個戰略的高度,恰當處理,認真對待。
分清主次,應對危機
做事要分清輕重緩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注定什麼都抓不住。處理危機也是如此,要分清主次。處理危機應抓住以下四個要點:
一、找出主要危機
在識別和找出主要危機的基礎上,危機處理就可以做到集中力量,有的放矢。主要危機得到控製,其他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1946年,三個北歐國家——瑞典、挪威和丹麥將各自的航空企業合並,成立了斯堪的納維亞民航聯營企業。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以後,燃料成本在一年內翻了一番,客運量的增長勢頭停止了。在劇烈的“價格戰”中,1979~1981年北歐航聯的收入逐年減少,從每年盈利1700萬美元變成虧損1700萬美元。這時,瑞典著名管理專家卡爾森入主北歐航聯。經過分析,他認為主要危機在於企業客源不暢,應當采取有力措施招待旅客,特別是商業旅客。
以往的狀況是商業旅客由於商務纏身,行蹤難定,所以不可能及早訂座,因此享受不到旅遊者的優惠價格。他們實打實地按價付錢,但上了飛機後,受到的招待卻差強人意。比如商業旅客在斯德哥爾摩用400美元買張去巴黎的客票,到頭來卻得到緊夾在兩個旅遊者中間的座位,而後者隻花了200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商業旅客客源。卡爾森對症下藥,他說,北歐航聯應改弦更張,把自己辦成一家獨具特色的“商業旅客航空企業”。
卡爾森就此展開行動,增設歐洲商業旅客專艙,取名為“歐洲艙”。所謂歐洲艙不過是取消頭等艙,把商業旅客安置在機艙前部,用一道屏風將他們和旅遊艙隔開。
在“歐洲艙”裏,旅客們有更大的空間舒肢展腿,可享用免費飲料和特種餐。在機場裏,他們還能在專用櫃台迅速辦理登機手續,還可以在裝有電話、用戶電報等設施的候機室裏進行工作。
卡爾森增設“歐洲艙”這一招,事實證明是成功的。統計表明,1982年,乘坐“歐洲艙”的旅客人數上升了8%。此後,北歐航聯又在橫越大西洋的班機上增設商業旅客專艙,使這類遠程航線的虧損也得到遏製。結果,當年民航客運業務的收入提高了25%,徹底消除了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