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經費預算控製,節約內部成本靠細節(4)(1 / 3)

事情總會如此,因為你已習慣了公司的日常事務,所以當你做一些削減成本的改革時,它看上去會很激烈。但是,經過短時間的振蕩之後,所謂劇烈的變化就變成了日常的、十分合理的事情了。員工會調整他們的預期和日常行為。由此節約的錢可以用於更重要的開支,其中包括增加員工工資。

在你的企業中有大量的日常習慣需要改變,其中每一項都涉及削減成本,這樣做也有助於建立起一種行為導向和利潤至上的企業文化,由此消除官僚、浮誇作風。

比如,不提倡一定要以打印的文件進行溝通。是的,你不應該提倡什麼事都打印。如有可能,隨手寫個便條或短箋。誰說一個辦公的主管一定要秘書打印好材料才能與在隔壁的主管溝通?手寫便條或短箋會迫使他把自己的意圖表達得簡短而明了。同時可以減少秘書的工作量(還包括辦公設備和材料)。你可能會認為這樣節約不了錢,理由是“反正秘書坐在那兒,還不如讓她打印點什麼”。這樣大量減少打印工作後,就逐步砍掉了不必要的秘書工作,因此你就可以裁退一半秘書。

改變類似的習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向你的企業傳達出一種信息:我們不做無用工,我們沒有時間做噱頭;我很忙,我要見客戶,要賺錢,沒有時間浪費在打印上。這是一種很正麵、傳播極快的信息。

1.停止無謂的文件流動

在所有企業中,就內部報告、成本計算報告、數據報表及複印件而言,有75%都是不必要的,都是在浪費金錢。仔細推敲,沒哪家企業是例外的。

查看一下究竟有多少報表?實際上你算不清,因為其中大多數是你和其他決策人從來就不看的。這就讓人產生疑問:如果決策人都不看,那麼是給誰看的?這些報表中究竟有多少真的幫助你做出這一周、這個月或這一年的決策?當然,你需要一些報表交給國稅局和工商等部門。但你知道嗎?各種報表的實際數量不知要比國稅局和工商部門所要求的報表多出了多少!這些本來是你根本就不需要的。砍掉這些多餘的報表,因為這是在浪費金錢。

另一個問題是盲目地追求精確。絕大多數企業決策應根據直覺、判斷和大概數字做出。實際上,依據精確的、詳盡的成本核算文件堆積而做出決策是少之又少的事。

你必須重新確定報表的輕重緩急,搞清楚哪些是在你的實際決策中真正需要的。

大多數企業中都存在著量化數據泛濫的問題。很多公司都有數目驚人的報告性文件,比如項目宗旨、行動綱要、目標報告或者人員報告、資源報告,團隊組織報告、標準化程度報告,絕大多數人從來就搞不清楚這些報告有什麼用,不知道它們在說什麼,它們把所有的事情都量化、定位、政治化了。在你的組織中應該采用直接的、實用的方法,以使人們容易做出反應。如果他們非要交什麼報告,就教會他們隻講他們想說的事,而不要去咬文嚼字,報告應該直截了當,內容充實,不要講過程。

在你的企業內停止不必要的文件流動,確保人們把時間花在提高利潤基線上,而不是互相通知來通知去,彼此打擾。

2.消除係統損耗

所謂係統損耗,是指在企業係統、規則和指導方針建立起來以後,沒有將它們持續貫徹到實際行動中而產生的與預期之間的差異。消除這種損耗是明顯提高企業業績的一種有效途徑。

例如,公司製度規定對所有的客戶投訴都要認真記錄,並在24小時之內加以處理。但實際上,在你的公司裏,往往隻有一小部分勤奮的人遵守了這條規則。

係統損耗的原因有很多,理由可能是:“我們沒有適時的監督和審查係統”;或是“我們沒有安排新員工的入職培訓,沒人教他們正確地使用係統”;再或是“我們(管理者)不了解係統的使用情況,即使有人不遵守規則,我們也以為係統得到了正確的使用”;還有“我們這個部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使用和不使用係統你可能會覺著沒有明顯的差異。但你要切記:政策和實踐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

如果公司的規則或係統不能得到始終如一的貫徹,公司的業績就達不到高效的發展和預期的效果。時間久了,你就會聽到客戶的抱怨:“你們根本就不在乎我們,對我們的建議似乎無動於衷。”或者是“我們下一次不再和你們合作了,要另換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