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Grainger公司是位於美國北部的一家機械設備產品的經銷商。該公司在1995年春開始在網上設立交易網頁。如今,至少公司30%的在線銷售是新客戶采購或是老客戶的再次采購。由於虛擬商店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運作,客戶本來在實物店鋪關閉後不能訂購的商品現在也可以隨時訂購。實際上,至少50%的訂單都是在下午5點到第二天清晨7點之間當地的實物店鋪關閉時成交的。
在街上經常看到24小時店。以前常竊笑,深夜還會有人吃飯嗎?後來終於明白了。這雖然要雇用一些人,投入一些人力資本,但是,在租金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通過24小時營業把資源最大地利用起來了。其實,敢這樣做的企業提供的產品都是極好的。因為他們不缺顧客,正是為了服務於更多的顧客,他們才這樣做。
技術日新月異,“慢轉”增加損失
21世紀是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一個特征就是技術越來越難持久,行業間競爭的激烈造成了這個特點。所以,在微利時代,要加快技術完成的步伐,加快投入使用,因為技術真的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也許,你一覺醒來,天下已經是別人的天下了。所以,以先進的技術、先一步的姿態投入生產,這樣的企業才會比別人多賺許多。
美國的銥星公司曾經是20世紀衛星通信業的代表,它作為衛星移動通信業的開拓者,曾耗資60億美元,花費12年的時間進行技術創新,研究開發出了由66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移動通信網絡。從理論上講,該網絡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進行通信聯絡。但從1998年11月投放市場以來,由於手機和服務費用昂貴等原因,該公司一直客戶稀少。到1999年8月初,隻有2萬家用戶,而要實現盈利則至少需要有65萬家用戶。在無法按期償還巨額債務的情況下,“銥星”公司於1999年8月被迫向特拉華州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到2000年3月18日,美國“銥星”世界通信公司終止了向它的客戶提供服務,並開始著手銷毀66顆通信衛星。至此,這項耗費巨資的宏偉計劃宣告破產。“銥星”公司從開始投入運營到倒閉,隻間隔了一年多的時間。此間,銥星公司從一個備受推崇的高科技企業跌入破產的深淵,這究竟是為什麼?
本來,“銥星”公司在成立之初是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的。因為在當時,移動電話還是奢侈品,而且手機隻能在市內打,長途漫遊很難。“銥星”公司要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沒有死角的、不存在“不在服務區”之類煩惱的通信服務係統,無疑是一項頗具誘惑力的創舉。然而,“銥星”公司的開發周期太長了,從1991年開始,直到1998年5月才把最後一顆衛星送上天,11月才開始試運行,其間整整經曆了8年。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技術更新迅速,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幾乎一兩年就要上一個新台階。1998年“銥星”公司投入運營時,全世界手機的銷售量已達1.63億台,全球漫遊也成為很正常的事情,“銥星”公司“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更對“銥星”不利的是,手機已開始向小型、輕便化發展;而“銥星”公司通信用的是微波,波長較長,因而設備較重,想做小也不容易,很難適應市場需求。因此,技術環境的重大變化使“銥星”公司從一開始就喪失了市場競爭能力。
基於同樣的原因,國際衛星移動通信公司ICO全球通信公司很快步銥星公司後塵。ICO全球通信公司計劃投資47億美元建立一個由12顆衛星組成的通信網絡。到1999年8月底,該公司已籌集到30億美元。但在“銥星”公司陷入困境後,投資者拒絕繼續向ICO公司投資,使得該公司在該年度夏季提出的幾項籌資計劃全部流產。ICO公司已無力支付到期的4000多萬美元債務利息。公司總裁理查德?格羅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申請破產保護可以為ICO公司贏得進行改組、調整資本和完成融資所需的時間。
總而言之,“銥星”與ICO雖然代表了未來通信發展的方向,但因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市場投入了錯誤的產品”,因而無可奈何地隕落了。
“銥星”公司與ICO公司破產的重要原因是生產周期太長,沒有看到在這個時代技術是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此外,缺乏市場導向,忽視市場需求的變化,漠視普通移動電話的競爭威脅,也是其失敗的原因。當時由於普通移動電話的突飛猛進,20世紀90年代以來手機的價格和通話費急劇下跌,普通移動電話已成為大眾化商品。這兩家公司自認為技術先進、富於創新而忽視了消費者的價格預期和經濟承受能力,最終被市場所淘汰。
因此,有了技術優勢要加快產品的使用,若生產周期太長,最終受損的隻能是企業自己。
成本戰爭:速者勝
成本戰爭的年代,速勝的方式可謂花樣百出。但是,真正適合你的可能隻有一種。如果能把這一種方式用活、用透、用精,那也是很了不得的。在這個推崇科技的年代,電子商務無疑是一種趨勢。所以,企業可以利用電子商務戰略,加快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