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明憲的帶動下,美心員工開始走出去,從習慣坐辦公室到習慣上路,超越經驗桎梏,於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套降低成本管理模式。
一、聯合采購,分別加工
針對中小供應商,美心將這些配套企業聯合起來,統一由其出麵采購原材料。由於采購規模的擴大,綜合成本減少了20%!配套企業從美心領回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出來的半成品直接提供給美心,然後憑驗收單到美心的財務部領取加工費。同時隨著原材料成本的降低,配套企業也更具競爭力,規模擴大,價格更低,形成良性循環。
二、原材料供應,戰略夥伴
針對上遊的特大供應商即國內外大型鋼鐵企業,美心的做法是收縮采購線,率先成為其中一兩家鋼廠的大客戶乃至於戰略合作夥伴。而鋼廠麵向戰略合作夥伴的價格比普通經銷商低5%~8%,比市場零售價低15%。於是僅2002年的一次采購,美心就比同行節約成本近1000萬元。
隨著采購規模的與日俱增,美心人開始有了和鋼廠進一步談判的砝碼。應美心要求,鋼廠定期向其提供鋼材的價格動態,並為美心定製采購品種。比如過去鋼板的標準尺寸是一米,而門板尺寸是90厘米,其中十厘米就隻能裁下來扔掉。現在鋼廠為美心量身定製生產90厘米鋼板,就大大減少了浪費,節約了成本。又比如他們還專門為美心開發了一種新材料門框,品質相同,價格每噸可節約600元……”
三、新品配套,合作共贏
對於新配套品種的生產,由於配套企業需要增加大量投資,導致新配套產品與其他配套產品相比,價格大幅增加。美心就以品牌、設備、技術、管理等軟硬件向生產方入股,形成合作;合作條件為,美心公司自己使用的產品,價格隻能略高於生產成本的10%。這樣一來,合作方在新品的生產上減少了投入,降低了風險;同時,美心也降低了配套產品的采購成本,增加了收入。於是各方受益,皆大歡喜……
四、循環取貨,優化物流
解決了原材料和配套產品的采購問題,美心還與配套企業攜手合作,從物流方麵進行優化。由於不同配套企業的送貨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的管理,在信息交流、運輸安全等方麵,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必須花費雙方很大的時間和人力資源成本。美心明白,配套企業物流成本的提高,將直接轉嫁到配套產品的價格上。於是美心就聘請一家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由他們來設計配送路線,然後到不同的配套企業取貨,再直接送到美心的生產車間。這樣一來,不僅節約了配套企業的運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更重要的是,把這些配套產品直接拉到生產車間,保持了自身很低的庫存,省去了大量的庫存資金占用。
美心通過與原材料供應商及配套企業的攜手合作,使原材料廠商擁有了穩定的大客戶,配套企業降低了生產風險,而自身則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擴大了產銷量,形成了各方皆大歡喜的共贏局麵。
2002年,美心門的產銷量同比翻了一番,美心的綜合采購成本下降了17%,同比全行業的平均水平低23%!美心公司成為惟一在原材料價格暴漲時期維持低價政策的企業,企業形象如日中天,渠道建設終於根深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