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基民常備實戰技法(4)(3 / 3)

從2006年以來,市場上銷售比較火爆的基金大多數都是以投資股票為主的股票型基金。其實,每個基金品種在個人理財配置中都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時機、不同的風險承擔能力、不同回報需求的情況下,合理地配置這些產品將會讓投資更加有效。簡單地說,在風險和收益基本成正比的大前提下,產品風險應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配置,以求得到最合理的收益。下麵以一個投資者的實例說明基金資產配置的簡單模式,假設該投資者個人條件如下:

投資者A,男性,32歲,已婚,有一個3歲小孩,夫婦月收入9500元。家庭月支出2000元,小孩全托,每月托費600元,每月還房貸車貸2000元,老人暫時無需贍養,保險單位已買,基本無儲蓄。此家庭為典型國內青年家庭,家庭月收入9500――支出2000――小孩600――房貸車貸2000=4900元,即每月有4900元可自由支配,扣除每月應急零用等雜費1000元,還有3900元可作投資。根據此家庭的特點,以後主要需使用資金的方麵在子女教育、自身養老兩項,因此可作以下建議:

2000元定期定額購買管理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以備做子女教育經費。過往業績較好的有景順長城內需、易方達積極成長、上投摩根阿爾法等供參考。1900元定期定額購買混合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做自身養老儲備,這種基金風險較小,收益相對穩定,適合超長期投資。

以上是針對此案例家庭作出的簡單的基金理財方案,相信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啟發。雖然每個家庭的情況各有不同,但把風險控製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並取得投資最大收益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4.1.7高淨值的基金值得買嗎

2007年銀行迎來了基金認購高潮。不少投資者問,該選什麼樣的基金呢,老基金還是新基金?高淨值的基金值得買嗎?

應該買新基金還是老基金?這麼問主要是因為很多投資者認為新基金麵值1元,很便宜;而老基金往往淨值已經上漲很多,比較貴。但投資者買基金,看的應該是今後基金的上漲情況,也就是未來的漲幅。中國台灣的新基金發行價是10元,從10元漲到20元、從20元漲到30元的比比皆是。大陸的基金,淨值從1元漲到2元是增長100%,從2元到4元也是100%,關鍵是看漲幅。

同樣是一個標的,投資者買新基金還是老基金?專業人士認為,牛市中要買老基金。老基金在市場已經完成熱身了,起跑線上打槍就可以跑。新基金需要熱身,要有建倉期。同樣的時間,新基金和老基金一起比不太公平,投資人要注意到這些。

淨值高的基金好像是貴,但這個不是買菜,要看多少錢。同樣買娃娃菜,也會有不同的等級,關鍵是本身的產品特性。高淨值的基金,從2005、2006年到2007年,它的報酬率,年初淨值前十名要比市場平均水平高很多。2007年業績排在前麵、表現最好的前十名基金,淨值都不低。年初基金淨值漲到1.2、1.4元的時候,投資者就在問是不是淨值太高了,今後還會不會上漲?事實證明隻要是優質基金,漲得就很快。

4.2基金交易實戰技法

4.2.1散戶投資者如何投資。

近年來,ETFs在歐美基金市場掀起了一股被動式管理的浪潮,大有超越主動式管理基金的趨勢。大體來說,被動式管理具有換手率低、費用少、風險分散等優點,而主動式管理則是著重基金經理的選股與擇時能力,業績表現相對並不穩定。實證研究表明,多數的被動式基金在長期績效上占了上風。

由於ETFs交易方便、成本低廉、門檻低,是非常適合散戶投資的工具。一般散戶投資者投資ETFs的策略可有以下幾種方式:

1.完善投資組合

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有人熟悉債券,有人熟悉股票,有人熟悉科技股,有人熟悉大盤股,但投資組合配置是一門全方位的學問,對於熟悉債券的人來說,要在短時間內建立個股組合或許會有困難,猶如大海撈針,而ETFs便可幫助這類投資人輕鬆地解決這一問題,建立完善的投資組合。

2.對衝市場風險

投資者經過深入的個體公司研究後,可能認為該公司所處的產業前景很好,同時透過財務報表等相關資料分析,認為該公司財務結構健全、經營績效良好,而想長期持有這一股票。但由於短線上市場氣氛不佳,投資時可能需要承受不確定的市場風險,此時可選擇買進該個股,同時放空ETFs(需要融券的支持)以對衝短期的市場風險,進而獲得該個股的表現。

3.取代傳統股票

以股票來說,投資人麵對市場中股票時往往麵臨如何選擇的難題。ETFs為一攬子上市公司股票的組合,雖然股性可能不如個股活躍,但可提供比單一個股更佳的分散效果。

在交易方麵,由於ETFs與個股一樣皆為在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產品,因此二級市場的交易方式完全相同,投資人隻要在合格券商開戶即可參與買賣。

4.取代傳統共同基金

相對於共同基金來說,ETFs采取被動式管理,因此年管理費較低,交易成本也低;而由於其追蹤的指數已寫明在公開說明書上,因此投資組合透明度高,操作策略的一致性也高,基金經理對績效的影響隻在於追蹤誤差上。至於股票型基金則多采用主動式管理,績效差異極大。

在交易方麵,投資人買進ETFs僅需負擔一般經紀費用,價格公開。與共同基金的手續費方式不同,ETFs同時可在二級市場任何交易時間段內依照當時市場價格買賣,相對於共同基金隻能以當日收盤的淨值申購贖回,ETFs不但價格透明,還縮短了投資者自作出決策至交易執行所需的時間。

5.取代定期存款

過去15年國際股市的年平均收益率為8.83%,遠高於定期存款。

6.市場時機投資

對於使用市場時機策略的投資人來說,在過去隻能使用大盤權重股作為指數替代工具,但大盤權重股與指數走勢可能不完全一致。現在,投資者可以利用ETFs作為市場時機的操作標的,在市場做波段的多空操作。

7.利用ETF避險

隨著融資融券的推出,ETFs將很有可能成為合格的擔保品或標的證券。這樣,投資者便可以通過ETFs實施避險策略,相比其它產品更為便利。

ETFs的上市填補了投資者資產管理工具的缺口,投資者在從事資產配置前宜徹底了解每一種金融商品的收益和風險特性,並針對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做出合理的資產配置。雖然ETFs無法提供獲利保證,但通過這項金融產品,投資者可以輕鬆完成在股票市場上的配置,以簡單的金融工具達到投資組合分散的效果。

4.2.2LOF基金如何進行跨係統轉托管

如何將通過銀行網上係統申購的LOF基金進行跨係統轉托管至深交所場內交易,或者由場內轉托管至場外?具體程序、所需時間及相關收費標準如何?是由投資者通過網上自行操作,還是通過櫃台向銀行,或向基金公司,或向當地營業部提出書麵申請?是否有官方的統一規範?上海證券交易所基金通基金的轉托管是否也同樣處理?

1.深圳方麵

如果投資人在銀行申購的LOF基金要轉到場內交易,投資人隻有到券商處先開立深圳基金賬戶,然後到銀行將購買的LOF基金份額轉托管到券商處,T+2日後才能在券商處場內賣出該基金份額。這種轉托管業務投資人必須到銀行櫃台辦理,按各個基金公司的規定不同,基金轉托管的費用也不同(大部分是不收取的)。從券商轉到銀行,反向辦理即可。

2.上海證券交易所基金通轉托規則

(1)基金份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場內不同會員營業部之間進行轉托指定處理流程。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係統內進行基金份額轉托管的,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麵指定交易製度試行辦法》中有關規定辦理。

(2)跨市場轉托管申報要素。

跨市場轉托管的證券代碼為522***,“轉出”對應“賣出”,“轉入”對應“買入”。

對於轉出,價格欄填寫轉入方的銷售人代碼,範圍1-999元。

轉托管數量的下限為1份,最高不能超過9999999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