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股民常備實戰戰法(3)(3 / 3)

3.利用優惠的申贖費率鎖定收益

基金產品中的保本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天然的投資安全屏障。即便在避險期內投資者購買的基金產品麵臨“套牢”,隻要投資者看淡避險期內基金淨值表現,而持保本基金到期,將會因優惠的申贖費率,而不必遭受較多的損失。因此,巧妙運用基金產品之間的轉換,也是防基金“套牢”的主要方法。

4.基金經理更換而導致的基金“套牢”隻是暫時的

由於基金的淨值與基金的管理風格有密切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受基金經理的投資偏好的影響,因此,基金經理的更換一般都會引起基金淨值的波動,而基金經理策略的調整,同樣會影響到基金淨值,這兩方麵的因素都可能使基金的投資者“套牢”。但這種基金“套牢”現象不會太久,投資者不必盲目進行基金的份額調整。

3.3.5用基金轉換來規避投資風險

在股市行情的帶動下,開放式基金出色的業績,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投資目光,一些投資者將基金作為了家庭日常投資理財的工具。任何投資都有風險,麵對潛在的投資風險,有聰明人率先想到了用基金轉換來規避投資風險。

在基金投資中一買一賣的手續費相對較高,一般情況下,每當市場行情不好時,多數投資者都會在反複猶豫之後,選擇贖回基金。然後等待市場出現向好行情時,再申購。這樣做無疑會讓投資者付出很大的投資成本。這個問題,也成為了當下對基金相當感興趣的一些新老“基民”們在基金投資過程中,判斷申購、贖回時機的一個焦點問題。

其實基金投資過程中頻繁買賣是完全沒必要的。現在很多基金公司都為投資者提供了基金轉換的業務,即在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不同基金之間進行轉換,通常的做法是在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與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之間進行轉換。投資者利用基金轉換業務,可以用比較低的投資成本,規避股市波動帶來的風險。一般而言,當股市行情不好時,將手中持有的股票型基金等風險高的投資品種,轉換為貨幣市場基金等風險低的品種,避免因股市下跌造成的損失;當市場行情轉暖時,再將手中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等低風險、低收益基金品種轉換成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以便充分享受市場上揚帶來的收益。

基金公司的基金轉換業務為投資者提供了費率優惠。以廣發旗下的基金為例,由股票型基金廣發聚豐轉換為貨幣市場基金時,隻需支付0.5%的贖回費即可,市場向好時,再由貨幣市場基金轉向廣發聚豐,此時隻需為貨幣市場基金新增收益的那部分基金份額補交1.5%的申購費即可。這樣,市場低迷時,通過貨幣市場基金賺取了穩定收益,而且,再轉為股票型基金時,還省去了那部分資金的申購費。

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在最初選擇基金時,應該考慮該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線是否全麵,是否可以在市場波動時進行基金轉換。

3.3.6管理基金風險的三大對策

1.識別和評估基金的風險

在所有的基金中,我們可以根據其配置風險資產的比例不同,而將基金的風險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從更細的角度分依次為: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股債平衡型基金>偏債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純債型基金>中短債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者在進行基金產品投資前,識別這些基金風險特征是很重要的。一般在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和基金合同中都有明確的風險提示。

2.采取合理的投資方式控製風險

按投入資金的方式不同,基金投資分為一次性投資和定期定額投資,但也有見機行事的投資方式。一次性投資可在對基金未來表現判斷準確的前提下進行;定期定額則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有利於攤低基金的購買成本,且能夠實現“小錢積累大錢”的計劃。比較起來,定期定額對控製基金的購買風險更有效。因為,在很難判斷基金淨值的高低點時,運用定期定額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當然也可以采取比例投資法,即將所購買的基金品種按“三分法”分攤,1/3配置在股票型基金上麵,1/3配置在債券型基金方麵,而另外1/3則配置在貨幣市場基金方麵。當證券市場好轉時,對股票型基金的淨值上漲產生的收益及時按比例重新在三者之間調整,使原有組合始終保持在合理的比例上。這就等於將股票基金上漲中潛在的風險,及時地調整和化解,從而鎖定了基金的收益。當然,當股票型基金下跌,破壞了原有的組合時,可將貨幣市場基金及時調整補足股票型基金,而攤低股票型基金的購買成本。不過,調整組合不宜頻繁采用,且要在實現了一定的收益目標後進行。這種方式隻適合有中長期投資計劃的投資者采用。

3.提高控製風險的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是在不斷的學習中鍛煉和培養起來的。而在基金投資中所遇到的風險,也需要製定相應的計劃和提高能力逐步化解。如心理素質的培養,抗風險能力的壓力測試等,都是提高個人風險控製能力的關鍵。

3.3.7降低基金投資風險的方法

1.定期定投

基金的定投――在固定時間(如每月4日)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投資到固定的基金中。由於定投的投資時點是有規律的分散,同樣的金額在基金淨值較低時可以買到較多的份額,反之,在基金淨值較高時買到的份額自動減少。這符合“逢低多買、逢高少買”的穩健投資原則,長期下來,成本和風險自然被攤薄。

股票市場漲跌變化很快,一般大眾或投資新手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每日看盤,更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來分析判斷市場高點低點,因此無法正確掌握市場走勢。而基金定投則可以讓投資者無須擔憂股市的漲跌。

基金定投,免去了對投資時點的選擇,隻要在銀行約定好自動轉賬的劃撥賬戶和扣款金額,一切都可自動進行。

2.組合投資

市場反複無常,即使最優秀的基金,在短期的市場波動中,也有陷入低點的時候。為規避基金投資風險,投資者應該做好自己的基金組合。隻有組合不同風格、特點的基金,才能保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既博取最大收益,又能有效規避風險。

組合投資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小組合,即在同一類型(如股票型)的基金中選擇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這樣的組合能避免由於個別基金的投資失誤帶來的局部風險。另一種是大組合,即在股票型、債券型、配置型、貨幣型等各類型的基金中進行配置,主要為了避免某個基礎市場帶來的波動風險。

3.巧用“稀釋減損法”

投資過開放式基金的人都可能遇到基金淨值下跌的情況,有的基金甚至跌破麵值,到了0.8元以下,這時為了止損,許多人便忍痛贖回。可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你把贖回的錢存成了穩妥的儲蓄,半年之後,你利息的年收益也就1.5%左右,可再看你贖回的那隻開放式基金,其基金淨值已經穩穩地站到了1元以上,算上你贖回基金的手續費,你整整損失了20%。所以,有的時候這種操作不叫“止損”,叫“增損”!

遇到基金淨值下跌,你完全可以換一種思維,不妨用一下“稀釋減損法”。假設你手中持有某基金10000份,目前已經從買入時的1元跌到了0.85元,經過觀察,你發現該基金有企穩跡象,並且認為該基金具有中長期的投資價值,這時你可以用每份0.85元的價格,采用申購的方式買20000份,增加持倉量,從而“稀釋”你持有該基金的成本。這樣,該基金上漲到0.9元的時候你就不賠不賺了,此後每上漲0.1元,你就會有3000元的進賬。

3.3.8基金投資應該遵循的風險評估法則

怎樣才能認識和了解基金的投資風險呢?這是擺在每位投資者麵前的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因為基金的風險和收益總是相伴而生的,投資者在基金投資過程中,除了需要了解係統性風險對基金投資產生的影響之外,還需要對基金固有的投資個性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基金投資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從而推動基金投資收益水平的提高。

1.任何基金產品都是具有一定風險的,隻是風險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

保本型基金被認為是一種在避險期內沒有風險的投資,但這隻是認識上的一種錯覺。盡管保本型基金設計了一定的保本機製,但管理和運作基金還需發揮基金管理人的能力。

2.貨幣市場基金體現更多的是其流動性風險

對於貨幣市場基金來講,其投資資產品種的獨有個性決定了其收益的相對有限性,表現在收益上也不是很明顯。而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其流動性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加以分析。

3.股票型基金風險具有不斷轉化性

不是說投資者購買了股票型基金,就一定會產生投資中的風險。這種風險是一種動態的、可變的,也是容易轉化的風險。投資者隻要堅定基金的投資信心,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就可以通過持有時間的延長而熨平這種淨值波動的風險。

4.選擇不當的分紅方式也會造成風險

牛市行情中選擇紅利再投資,將會有利於資產的增值,而在震蕩市行情中選擇現金分紅,則可以有利回避基金淨值下跌而產生的風險,同時,還能為投資者提供低成本購買基金的機會。因此,在基金投資過程中,投資者根據市場的變化靈活地調整分紅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5.指數型基金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形勢方麵

可以說,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證券市場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投資者投資指數型基金,即投資於證券市場上的一籃子股票。隻要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的增長,證券市場的長期牛市格局不變,持有指數型基金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6.投資者自身投資策略運用中的風險

投資者在進行基金產品投資過程中,應當充分評估自身可承受的風險範圍,並采取相應的投資策略。如對證券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關注較多的投資者,可以采取一次性投資法。而不太關注或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證券市場變化的投資者,可以進行定期定額投資法,從而避免因選擇時點不當而造成的風險。

3.3.9買基金回避風險有五大新招

盡管基金產品的運作特點優於個人投資,但因基金產品的資產配置品種受相關市場的波動性影響較大,在購買基金的過程中,要想實現高收益,僅將資金交給基金管理人,而按理想預期享受高收益,也是不現實的。因為作為一隻基金產品,有管理人的利益,也有持有人的利益,更有托管人的利益。而這些利益都伴隨著基金產品的申購和贖回而發生。因此,巧妙運用基金產品的個性化投資特點,發揮其最佳的投資功能,對基金投資者回避風險,取得高收益是很有幫助的。

1.定期定額投資買基金也應因時而定

當麵臨一個不斷下跌的市場時,定期定額投資買基金,就會出現越跌越買的不良現象,雖然在不斷攤薄購買基金的成本,但就如買了一隻套牢的股票,越套越買,越買虧損越大。因此,麵臨下跌市場,運用定期定額購買股票型基金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2.買首發基金也得講市道

作為一隻新發行的股票型基金產品,其投資類型和個性化設計往往吸引投資者較多的注意力,並對其預期收益充滿遐想。購買首發基金與證券市場的購買新股如出一轍。證券市場牛市行情,對發新股明顯是有利的,而適逢熊市行情,若沒有一定的良好業績做支撐,是無法保障中簽投資者的高溢價收益的。而購買首發期的基金產品,麵臨證券市場的熊市行情,又沒有一定的業績標準可以參照,其建倉期的收益可想而知。因此,不考慮證券市場行情,不注重首發期的市場表現,不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盲目購買首發基金也是不足取的。因此,對於購買股票型基金的投資者,一定要對證券市場未來三個月內的行情有一個基本的估計和判斷。然後決定是采取認購的方式還是申購的方式。

3.勿讓基金費率束縛了手腳

基金投資中的風險,不單是基金淨值變化而引起的收益波動的風險,更有費率等投資成本的影響。諸如投資者購買了保本型基金,如果不遵守和執行保本型基金關於避險周期的規定,不考慮成本進行基金的頻買頻賣,將導致意想不到的虧損。因此,對於購買保本型基金的投資者,一定要摒棄股票投資的風格特點,學會堅持長期投資,才不會遭受損失,畢竟近2%的申購贖回費率(申購費率1.5%,贖回費率0.5%)與股票買賣0.2%(來回0.4%)的傭金比率相比,是極不對稱的。一個交易來回相差近10倍的成本,顯然不是投資基金的初衷,也不是一般投資者所能接受的。

4.不考慮渠道商的服務而購買基金

把握了證券市場的波動規律,就能以較低的基金淨值申購,而以較高的基金淨值贖回。而這些對於沒有條件觀察證券市場變化的投資者來說,渠道商的優質服務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為此,渠道商應通過短信、E-mail、郵寄基金淨值表或電話通知、上門服務、大眾媒體等多種方式,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或由專職客戶經理進行一對一指導。因此,當投資者購買的基金產品出現淨值的大幅度波動時,提供服務的客戶經理能在第一時間內提供提醒服務,對投資者回避基金投資中的風險是十分重要的。

5.勿讓過高的收益率迷了眼

無論哪種基金產品,都有其自身的資產配置規律和投資組合策略。特別是受資產配置品種收益率的限製,除股票型基金收益可放大外,其他固定收益類的基金品種,諸如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等都有一定的收益局限性。因此,當這些基金產品的收益出現突增而遠超過投資者的正常預期的時候,就應當警惕其存在的風險。按照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正常狀態下應保持在2%上下,而達到3%以上,最高能出現10%明顯是偏離了正常的收益軌道,必定會產生較大的風險。

總之,投資基金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省時省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投資者學會省費,並學會在回避風險的前提下追求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