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學經曆中有多個難忘的記錄:1992年參加市中小學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獲一等獎,是我教學生涯中的首次比賽獲獎記錄;1995年在《小學數學參考》上發表第一篇數學論文《精心安排內容,優化教學過程》,開創了高郵市農村小學教師發表論文的先河;2008年參加了揚州市首屆教育博客大賽,我的博客“小數田園”在參賽的眾多博客中獨樹一幟榮獲揚州市一等獎;2011年,由我主持的“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使用與農村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研究”實驗成果獲揚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學成果獎,農村學校僅此一家……
群舞:讓每一片舞姿都精彩
26年,在人生的旅途上是一個不短的裏程,我把我人生中最美好、最璀璨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我所鍾愛的教育事業,對此,我無怨無悔。
多年來,我一心撲在學校工作上,平時幾乎沒有假日。2003年,學校要迎接江蘇省教育廳對實驗小學創建工作的驗收,我勇挑重擔,承擔了軟件資料的準備任務。這項工作,麵廣量大,我精心構思,統籌規劃,創造性地完成了工作。省專家組的驗收評價是:材料翔實、分類清楚、特色鮮明。可以這樣說,學校每一項榮譽的取得,我都為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與汗水。
在教育教學的舞台上,我是一個成功的領舞者,同時也是群舞的編排指揮者。作為一名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我把課堂當成教師創生教育智慧、提升成長質量的主陣地,傾心服務,精心指導,以高效課堂承載教師專業發展的願景。
我精心策劃,引導教師在實踐感悟與理論思辨中,厘清高效課堂的概念,確立專業發展的價值取向。老師們認識到,那種隻關注知識獲取的“目中無人”的課堂觀,隻重視“應試技巧”的機械訓練,注定會讓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我立足學校教師隊伍的實際水平,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讓教師自我尋找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最近發展區”,為教師“量身定製”發展目標。教師的發展內驅力被激活了,他們與自己縱向比,看到了自己個體素質的“增值”,他們用現在的專業素養潛能與所能達到的專業水平比,看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
我率先垂範,狠抓課堂研磨,讓磨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曆練,成為專業素養提升的抓手,在研磨中提煉自己的課堂個性。2011年,學校專門召開了課堂教學特色展示和經驗交流會,幾位教師的課堂所彰顯的教學特色得到了專家和老師們的充分肯定。我趁熱打鐵,組織他們反思“教育經曆”,提煉“教育主張”。
我願意把成功的光環幫別人戴在頭上。無論多忙,隻要有教師找我,我都會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給予熱情的幫助。教師參加賽課,我和教師一起製作課件,研究教法。聽課後必和教師切磋交流,悉心指點今後的努力方向。常常是整個半天、整個一天都排滿了指導的任務,每學期聽課都超過百節。當宋有銀、薛剛等一批教師捧回江蘇省、揚州市賽課獲獎證書時,都把感激的目光投向了我,因為,這些證書都飽含著我的心血。近5年中,我輔導的青年教師有6人在省級賽課中獲獎,3人在揚州市獲獎,10人在高郵市獲獎。老師們用自己的行動對我的付出作出了回應。
目前,我所在的天山鎮中心小學,雖然隻是一所普通的鄉村小學,卻同時擁有2名省特級教師和11名市、縣級骨幹教師,教師專業層次之高,名師數量之多,在農村學校中一枝獨秀。2011年9月,《揚州時報》以《天山小學的“三板斧”》為題作了專題報道:一所平淡無奇的鄉鎮小學,卻潛心打造了一批骨幹教師。在天山鎮中心小學,各個層次的老師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並在課堂上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像朱宇老師“穿行於兒童與數學之間”的課堂、王德和老師“訓練思維”、“啟迪智慧”的課堂、吳梅琴老師的“嵌入式”課堂……
我常常這樣說:在鄉村校園,我一次次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一種在真實與希望中升騰的夢想,一種感受著生命真實存在的夢想,我會永遠耕耘在這片沃土上,做一名幸福快樂的心靈舞者,讓我的教育夢恣意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