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之道,莫過治“心”
經驗薈萃
作者:周小峰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教師的發展既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學校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校長的使命,就是要將學校打造成教師生活的“心安之所”、工作的用武之地,心靈的“詩意般棲息之地”。
尊重之心。在日常管理中,我以師為本,坦誠待人,努力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多想想自己當普通教師時對校長的期待。聽課時,提前進入課堂;評課時,耐心聽教師把話說完;開會時,提前到會場;講話做報告時,言簡意賅;教師工作出差錯時,批評委婉含蓄,對事不對人,給教師留點麵子。生活上更是噓寒問暖,踐行“約法三章”:教師的生日必記,一張賀卡、一盒蛋糕,給予教師心靈的慰藉;教師的喜事必到,一封賀信、一束鮮花,帶給教師人文的關懷;教師的困難必解,不管誰的家中遇有難事,都在第一時間盡力施以援手,把學校的溫暖及時送上。組織教師歌舞聯歡,或品茶聊天,或休閑獻技,有張有弛,調節精神,修身養性,其樂融融。對教師真正的尊重和關愛,給了他們精神的鼓勵,融洽了彼此的感情,增強了學校的向心力。
公平之心。校長為人正派,辦事公道,待人謙和真誠,教師就會心悅誠服,如果言行不一,處事不公,那麼教師必然與你保持距離,甚至疏遠你。在我校,諸如招生、財務、人事、評先、晉級、考核、物資采購等涉及利益的工作,嚴格按相關規定進行,全部公開,使教職工擁有知情權。公正地珍惜教師的每一份辛勞,捍衛教師的每一份成果,讓埋頭苦幹者感到“心裏暖和”,讓貢獻突出者覺得“揚眉吐氣”,老師們的拚搏和奮鬥變得自然與純淨。學校設立建議箱,凡教師的建議,一律尊重;凡合理的建議,一律采納。還設立校長接待日,虛心聽取教師建議,了解教師想法,采納教師意見,為學校決策提供依據。在處理重大問題或作出重大決策時,召開教職工參加的聽證會,聽取各方意見,收集各方資訊,努力使決策方案產生較強的認同感,確保其順利實施。
服務之心。作為校長,我把服務意識滲透到工作的各個環節,時刻告誡自己:與教職工在思想上誠實相見,工作上誠懇相待,情感上誠摯相融,生活上誠心相助。關注每一個教師的生活與工作需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滿足教師的正當需求,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開辟健身房,安排專門活動時間,供教師鍛煉;教師生病住院,我親自探望……常常是解決了一個人的困難,溫暖了一片人的心。盡心盡力的服務與關愛,提升了教師的幸福指數。
發展之心。教師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追求的往往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幫助教師成長,滿足他們成功的願望,這是最大的人文關懷。為此,學校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經常邀請市內外專家學者到校介紹先進理念,組織教師外出學習“探秘取經”,讓教師在學習中快速成長;集體備課、集體教研中實施“傳、幫、帶”,資源與智慧共享,讓教師在研究中得以提升;營造書香校園,建立“讀書會”組織,每學期為每個教師購買幾本精品書,要求精讀,與學生一同進行“道德長跑”——寫日記,讓教師在讀寫中拓寬人生;設立“教師論壇”,組織教學“大比武”,讓教師在競爭中得到曆練。
寬容之心。校長一定要有寬廣的胸襟,不但要善待理解自己的老師,更要善待不理解甚至和自己唱反調的老師。每位教師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有獨特的成長經曆和心路曆程,在人格修養、專業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麵都存在著差異。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喜好、思維、工作方式去“格式化”教師,而要求同存異,寬容“異類”,給教師以關懷,設身處地為他們排憂解難,真心實意幫助他們。
賞識之心。校長治校最大的本領在於鼓勵、喚醒、賞識教師。對取得成績的教師,我從不吝嗇讚賞,每學期開學典禮和期末總結會上,都會對其大張旗鼓地表彰,做到“揚善於公堂”;對偶爾失誤的教師,幫助其歸因,肯定他的工作熱情和能力,在公眾場合賞識他在其他方麵作出的成績;對自卑的教師增強其自信,賞識並宣傳他在小事上取得的成績;對愛發牢騷的教師,則肯定其積極的參與意識和主人公精神,盡量采納他們關於改進學校工作的意見及措施;對幕後辛勞的教師時常親臨其工作場所,在公開場合予以賞識,肯定其貢獻。賞識教師時堅持“真”,不誇飾,符合實際;示以“誠”,動於內而形於外;注以“情”,包含激情,增強感染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西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