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點點頭:“是的,現在我們認為評鑒中心是非常有效的。那麼要做好,需要避免哪些風險呢?”
“評鑒中心的運作需要很多人員的配合,並且其複雜性也相當高,所以,除了上述提到需要高階主管的支持外,內部各級人員的配合也很重要,如果能適時有專業顧問的協助,將更有助於評鑒中心的執行。”×博士答。
“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些什麼呢?”Simon問。
“第一階段,需要特別注意三點,一是流程或製度的設計。設計目標崗位培育訓練要點,透過製度建立,將評鑒中心和人力資源功能作了完整且緊密的配合,如果不設計後續的培養發展製度,很可能夭折。二是職能體係的配合。職能體係的建立與評鑒中心息息相關,若職能體係已建置完成,則在導入評鑒中心時可節省許多時間。也可以在導入評鑒中心同時開始建置定義目標職位的職能,相比較起來,雖然花費較多的時間,但是這些時間是一定會產生效益的。”×博士說。
大家點了點頭。
“前兩點是從製度上去保證,第三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對人的運用。在許多新製度導入之初,常因為人員對於新製度的不了解而抗拒,尤其是具有某些“生殺予奪”大權的測評中心,所以溝通及宣導便非常重要。在剛導入評鑒中心時,人力資源部需要利用許多正式及非正式的機會,向公司同事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這麼做對於同事及公司有什麼益處。”×博士繼續說。
“我想一定是我們這個評鑒中心落地的項目先給李總過目,然後在CLT上做一次簡報,讓他們支持這個想法,然後定位成跟我們整個的管理流程聯接的一個項目,大家就不會覺得很突兀或者驚訝為什麼要做了。”麥可可補充道。
“那麼,公司內部評鑒中心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Simon問。
×博士說:“評鑒中心的成功,關鍵因素有三個:支持性的組織文化、嚴謹的流程設計、使所有參與者都受益。首先是組織文化。組織文化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其中包含了高階主管的態度、對新事物(製度)的接受程度、對人力資源單位的授權程度等。”
“第二是良好的流程設計。在開始評鑒中心前,先將機製要點建立,把執行方式及流程、相關文件都建置完成;並反複模擬推演各階段的流程,以確保執行時的流暢。”
“第三是使所有參與者都受益。無論是製度還是流程設計,我們都認為所有參與評鑒中心的人員,包含受測者及測評師,都可以學習到管理的技巧。雖然受測者是主角,但是測評師也能學習到如何觀察行為,什麼是適當的行為表現,對於他未來有機會接受評鑒時,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所有參與者透過評鑒中心都能受益,自然大家參與意願高。基於‘使所有參與者都受益’的理念,這不僅是完成一項工作,更有助於測評中心各階段工作的推動及執行。”
下麵是評鑒中心四步落地計劃(見圖6—1)。
第一階段,建立標準
麥可可問:“建立標準階段大概要持續多久?YM集團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李睿:“YM集團人力資源部的同事會和TB公司顧問一起在前期做實施工作,大概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當然,不需要HR全員全部時間去做。”
麥可可:“那測評師的入選標準是什麼,我們需要從外麵招聘人,還是內部發展?”
李睿說:“測評師入選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測評師與受測者的職級匹配、測評師的資曆、需掌握的知識技能等。我們會邀請比受測者高兩個層級團隊的人擔任評委。在這個層級裏麵,我們會選擇本來就是比較會帶團隊、觀察能力也比較好、有較多麵試別人經驗的人。在評鑒中心正式開始之前,我們的顧問會給他們一些預先演練,大概講一下接下來要怎麼進行,要觀察哪些部分、哪些行為。”
“那我們要如何選擇、培訓和認證測評師?總不能都用人力資源部的人吧!”麥可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