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當然需要激情,過於理性,企業就沒有活力,沒有效率。但是,在充滿激情的同時需要富於理性。非理性的激情危害很大。如果激情不能控製,企業很容易出現盲目冒進、好大喜功、虛張聲勢等現象,企業就會因失控而失敗。正如滔滔洪水隻有納入河道才不會造成洪澇災害一樣,隻有納入對事業的持續追求,激情才能持久,也才更有積極意義。想象力隻是前進的動力,而不是判斷的依據。”
在談到有關激情的話題時,陳育新先生如是說。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表現形式,它往往發生在強烈刺激或突如其來的變化之後,具有迅猛、激烈和難以抑製等特點。人在激情支配下,常常能調動身心的巨大潛力。
特驅繼承並發揚華西希望集團在傳統養殖領域的競爭優勢,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以高於全國平均增幅近八倍的發展速度,創造了業界的“特驅神話”。有人說,特驅的成功靠的就是激情。但是,陳育新先生卻說:“如果說特驅的成功靠的是激情的話,那一定是理性的激情。”
回首幾年來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特驅的發展既充滿激情,又富於理性。一把麥草燒不開一壺水,一籠饅頭養不大一個兒,一時的激情也幹不成一番事業。機會往往像一個喜歡惡作劇的不速之客,常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激情,你趕不上他的腳步;沒有理性,你又容易被他戲弄。激情與理性,猶如人們烘烤燒餅,理性太多則難以烤熟,激情太多又容易烤焦,唯有理性的激情才能烤出黃而不焦的、熱乎乎、香噴噴的燒餅。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看到的是激情,有人看到的卻是理性,而兩者都是真實存在的。
作為華西希望機製改革的“試驗田”和快速發展的“突擊隊”,自誕生之日起,特驅就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下大決心,立大誌向,看大人生,成大事業,正是這種強烈的進取心與使命感,激勵著“特驅人”克服重重困難,為心中的理想勇往直前、百折不回。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一個月總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戰鬥在市場上。大家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軍訓,步行十幾公裏深入到鄉村,進豬圈、講技術、打疫苗;半夜離開養殖戶家,因為天黑看不清路掉進池塘,還笑著說全當洗桑拿了;冒雨徒步數公裏,將飼料送進養殖戶的家裏,滿臉的水珠卻分不清是雨還是汗;深夜十二點還在熱烈討論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
“特驅的發展還可以再快一點!”2008年初,在特驅年度總經理會議上,陳育新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時正值飼料行業大洗牌之際,行業整合態勢愈演愈烈,若沒有積極的態度必將失去發展機遇,隻有盡快做強、做大,才能取得行業話語權。“特首”王德根當即表示:“特驅有信心使當年的業績再翻一番,並在農牧業一體化方麵取得新突破!”這支有著遠大抱負的團隊,對未來有著更多期許,對自己的要求也格外嚴格,他們總在不斷自我否定—自我剖析—自我肯定—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這種充滿理想主義的激情,正是他們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但我們更願意將其理解為一種對理想的熱忱,一種追求美好的態度。“我們為什麼不怕苦?因為我們要做行業精英。我們為什麼不怕累?因為我們不想虛度此生。我們是凡人,但能想凡人所不敢想;我們是常人,但能做常人所不敢做。不要問為什麼,拚命幹,打硬仗,打勝仗,目的隻有一個:我們必須超越自我,成就一番偉業。”
窮根究底,我們發現,“特驅人”的激情之所以能夠持續燃燒,主要得益於“三有”,即有理想、有戰略、有創新。它既是激情的,又是理性的。
“特驅人”有胸懷遠大的理想——以農牧業為基礎,進行飼料、養殖、食品產業鏈經營,立誌將企業打造成國內最優秀的農牧企業和食品企業之一。隻有明確了自身價值和使命的人,才能夠忍受苦難、克服困難、創造奇跡,也隻有這樣的激情才是理性的、可持續的。
要保持激情,光有理想還不行,還需要正確的戰略。他們說“短暫的利潤比短暫的虧損更可怕”。他們反複強調打好管理基礎,十分注重在揚長中補短,不斷在內部尋找問題及其解決問題的辦法,並牢牢把握內部管理的問題導向,不斷在改進中前進。
任何經驗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適用,環境在變、對手在變、市場在變,激情管理必須解決“應變”的問題。如何創新?“特驅人”的經驗是充分尊重每個員工的聰明才智,牢牢把握市場拓展的“客戶導向”,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掌握更大的發言權,讓“最接近前沿陣地的人”參與製定策略和戰術。
特驅的實踐一再證明,隻有激情與理性的雙翅同時張開時,理想才能飛得既高又遠,企業才能發展得既好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