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發展的快與好:積極穩健的發展就等於高速度(3)(1 / 2)

陳育新:放在世界範圍去看,我們仍然很小,以後的路還很長。之前也有人問我希望集團有沒有進入世界500強的打算,我說現在還不能想,最要緊的是埋頭去做。

後藤康浩: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如何?

陳育新: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曆史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曆史的縮影,由“有益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好了。

後藤康浩:民營企業是否比國有企業發展得更好一些?

陳育新:民營企業由於機製活、負擔輕,所以發展是要快一些。但是,必須看到,現存的民營企業是在經過若幹次大浪淘沙之後才保留下來的。

後藤康浩:國家投資的企業多數似乎不很成功?

陳育新:國有企業有其特定的曆史背景。在我國,它仍然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經過多年的努力,國有企業從整體上看數量在減少,但質量確實是在提高,這個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在企業發展方麵,我一貫堅持企業質量重於企業數量的觀點。

後藤康浩:感謝您接受我的采訪。

(本訪問發生於2000年3月)

積極穩健的發展就等於高速度。決策成功率低,就會影響發展速度。

標準越高,工作越能做好:答台灣《經濟日報》記者問

林天良:加入WTO到底給中國的飼料企業帶來了什麼?

陳育新:最明顯的一個好處是,由國內農作物豐歉所帶來的飼料原料市場的波動減小了。當然,與很強的企業競爭,壓力也是有的。但是,由於中國飼料工業開放較早,現在的市場可以說已經國際化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夥伴對對方都已經有所了解。因此,加入WTO對我國飼料企業的影響是間接和有限的。

林天良:你們的主要競爭夥伴是正大集團嗎?

陳育新:正大集團既是我們的競爭夥伴,也是我們的老師。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促進了優勢企業的成長,客觀上等於是雙方聯手遏製了劣質廠家的生存。

林天良:未來中國飼料企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陳育新:至少將有三分之二的企業要被淘汰。我希望我們最終能生存下來。

林天良:有與外資企業合作的打算嗎?

陳育新:由於飼料產品的運輸成本較高,外資企業要占領中國市場,一般是采用在中國建廠的方式。我們有自己積累的市場、技術、人才方麵的優勢,在中國經營飼料企業是我們的長項。因此,在飼料工業領域,我們暫時不考慮與外資企業合作。當然,我們不排除在其他領域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林天良:有到國外去發展的打算嗎?

陳育新:我們的上市公司“新希望”在國外有兩家企業,但我本人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我覺得中國的市場依然很大,我們所占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小。

林天良:你們的遠期目標是什麼?

陳育新:再經過若幹年的努力,爭取在中國飼料市場上能夠占到10%左右的份額,並在其他領域有所發展,成為中國的大型企業之一。做飼料非常辛苦,單個的飼料廠也不可能做得很大。正因為如此,做好了就相對穩定。

林天良:會投資電子領域嗎?

陳育新:我大哥的大陸希望集團在搞,他有幾十項專利,以電子方麵的居多,其中不少已轉化為高科技產品,有的產品已做到了國內第一。他聚集了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在這方麵有紮實的基礎,相信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林天良:您為什麼選擇投資酒店業?

陳育新:這是一種嚐試。成都是一個傳統的消費城市,有做酒店業的基礎。西部大開發,成都是重點。

林天良:您怎樣看待西部大開發?

陳育新:這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是一個大格局的調整。過去的特區在東部,現在的特區實際上就在西部。這裏勞動力成本低,市場潛力大,很有發展前途。由於現在交通、通訊都很方便,作為一種戰略選擇,不少外資企業都在成都有較大的投資。

林天良:對生物科技有興趣嗎?

陳育新:一直在關注,但還沒有動手。在發展條件很好的時候,要學會自我約束。許多企業垮掉的原因就是由盲目投資所導致的。破產了,什麼都談不上。

林天良:您是零負債?

陳育新:流動資金有一些貸款,但固定資產沒有貸款。所有的投資項目,都要控製在失敗以後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當企業發展與企業安全發生矛盾的時候,要以企業安全為重。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這一原則,雖然不少人認為這樣不好。當年我們貸一千元都很困難,現在銀行找上門來給我們貸款,我們卻不敢多要。我在投資方麵可能比較“保守”。

林天良:人們都很關注希望集團的運作構架。

陳育新:希望集團的發展主體在二級集團,董事會每年召開一兩次會議,主要討論一些重大事項,一般的決策都在二級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