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顯示他人的重要
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視,身為領導就更希望自己的威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可他自己又不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這就需要下屬來幫他表達。
你是不是經常見到和善的老總麵帶微笑,而他的秘書卻嚴肅地說:“這是我們老總!”你見過哪個領導自己說“我是領導”的?總統的警衛凶神惡煞地對圍觀人群喊道:“讓開!讓開!總統來了!”總統卻隨和地說:“別那麼大聲,這是優秀公民,要禮貌!”這才能顯示出總統的平易近人嘛!
電視劇《亮劍》有一幕的大意是:團長李雲龍犯錯誤,被貶到一營當營長,一營原營長張大彪看到他說:“報告團長……”李雲龍糾正他:“我現在是營長。”“報告團長,一營沒有姓李的營長,隻有姓李的團長!”……“是,團長!”多會說話的張大彪,李雲龍也會打心眼兒裏喜歡他。
李雲龍與部下一起出門,門口一個新到的衛兵見到李雲龍,行了一個標準的敬禮,大聲說:“營長好!”部下立刻打了他腦袋幾下。事後,衛兵找政委訴苦,政委說:“誰讓你叫營長了?你穿開襠褲的時候,他就是團長了,你要叫團長……”
作為部下要知道:李雲龍的本我還是聽到“團長”舒服。遺憾的是,有些人偏偏不懂這個道理。
局長退休了,有的人心裏可得意了:“這家夥終於下台了。”見到老局長從對麵走過來,擠出一絲冷笑:“你好,老李!”人家心裏能舒服嗎?要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別看他退休了,他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作為下屬,此時應該熱情地上前打招呼:“您好,李局長!”“哎,我現在已經退休了,不是你們的局長了。”“您在我心目中永遠是局長!”“這小家夥,還挺會說話的!”他記住你了,以後與一些領導聚會時,自然會想到你:“老張,我以前手下有個年輕人可懂事了,調你那裏去吧?”
和領導在一起時,還要注意領導有些話不方便自己說,需要你來領會並安排。一位學員曾跟我說起過一次他負責單位活動卻沒有照顧好領導的經曆。一年夏天,單位組織去北京郊區野營,出發前老總說:“大家出去玩,應該隨意些。”結果,大家都很放得開、很隨意,玩得也很愉快,活動很成功。可是,領導卻不滿意了,說職工行為意識差。
“什麼是行為意識差?”學員說自己有點摸不著頭腦。後來終於明白了,原來是大家太隨意了。尤其是吃飯時,領導還沒坐下,他們就開吃了,領導也沒機會講講話、發表發表意見。其實,領導內心並不是真的認為活動不成功,隻是因為自己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因而有些不舒服。“而領導沒有受到尊重的責任在於,我這個主持人沒有洞察清楚領導的本我。”學員最後總結道。
3.理解言不由衷的話
同事升職後第二天,你直接稱他官職,他很可能會謙虛地說:“聽著有些別扭,還是直接叫我名字好了。”別信,你該叫“處長”的,還得叫“處長”。
同學升任總經理,你到公司去見他:“哎呀,張總,氣派呀!”他會客氣道:“怎麼聽著這麼別扭,還是叫我順子親切些。”但你要清楚,其實他心裏一點兒也不別扭(尤其是當著員工的麵)。當然,關起門來,你還是可以拍拍肩膀:“你這家夥,行啊!幾年不見,都當老總了!當年我就看出你的前途不可限量……”
一個人在受表揚後,都會說:“哪裏,哪裏……我不是內行……”可此時,他心裏卻覺得自己是內行,獲此殊榮理所當然。
生意場上常有人說:“我做生意不是為了錢,是為了交你這個朋友。”做生意就是要賺錢,不然你讓他賠錢試試,他願意嗎?
共同體驗——發現他人的需求
有個心理學名詞叫“體驗認同”,意思是說,兩個人共同參加一件事情,有共同的體驗,認識會趨同。民間也有一句話“人走茶涼”,講的是人一旦離開,感情就淡薄了。的確如此,因為人一走,與原來的人不見麵,便沒有共同體驗的機會,當然茶也就涼了。
可曾記得大學剛畢業時,在火車站,你與另一個同學抱頭痛哭:“一定要多聯係,多聯係,苟富貴,勿相忘,班上咱倆最要好了。”現在,還聯係嗎?大學畢業第一年,過年時,你收到的明信片,那麼厚一摞。後來越來越少,到現在應該沒幾張了吧?這就是沒有共同體驗,人的感情會越來越淡薄。
1.輕鬆的場合,容易說出心裏話
由於共同體驗的心理作用,和對方一起參加某項活動,在共同的氣氛之下,人的心裏話容易噴湧而出。
做生意時,有些人特別願意在酒桌上與對方簽合同,他們的經驗是談判桌上搞不定的事情,酒桌上容易搞定。那是因為談判桌上、辦公室裏,說的是超我:“你們國家,我們國家;你們企業,我們企業……”而酒桌上,輕鬆隨意多了,再多喝兩杯,就說的是本我:“兄弟,我跟你說句心裏話吧……”真情流露後,便瀟灑地在合同上簽了字。“酒後吐真言”其實就是吐露本我:“兄弟我今兒跟你交個心……我就交你這個朋友了……”如此發展下去,自然親密無間。
我們通常所說的“掏心窩”,也就是“掏本我”。有一篇報道說,美國總統與日本首相進行了一場“桑拿浴室裏的談話”。我們可以想象那是多麼本我的談話啊!現在,國家領導人的會議著裝也越來越非正式化,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拉近彼此的距離。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身著民族服裝,能夠有效地拉近彼此的距離。改善了關係,人也會變得隨和,從而流露出更多的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