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表現自我,釋放本我(3)(2 / 3)

當一個人越想越氣,極易衝動的時候,更需要冷靜。讓他冷靜下來的及時有效的方法是替代宣泄和轉移注意力。比如,一個人失戀後,全身心撲到工作上,痛苦就減輕了——通過代用渠道讓本我得到了釋放。

從本我的兩個釋放途徑來看,實現本我的願望、滿足本我的要求是最直接有效的,但在生活中,完全滿足往往又是比較困難的(如果事事都能滿足,人們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痛苦了)。所以,安撫和宣泄是我們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也就是說,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加強對本我的管理,多做本我的思想工作,消減本我的能量,延遲和轉移本我的要求,或是通過傾訴手段宣泄釋放本我的能量。

2.家是最適合放鬆的地方

我們在工作中應該表現更多的自我。也就是說,在工作過程中要表現出最積極、最陽光、最有修養的一麵,有脾氣也不能亂發,有怨氣也不能表現出來。那麼,如果一個人一直這樣引而不發,其本我長時間被壓抑就會生病。人像彈簧一樣,總是繃著,誰也受不了,所以需要適當放鬆才會有彈性。這一放鬆就是適當釋放本我。

那麼,我們的本我應該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才能得到恰當的釋放呢?答案是家,家才是我們釋放本我的一個最適合的地方。什麼叫家?它是一個安全的停泊港灣,是一個人疲憊之後可以得以休息的地方。正像歌詞裏唱的那樣:“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受傷之後可以回家……”所以,家也是一個人可以表現本我最多的地方。

我去外地講學,即使住在五星級酒店,也感覺不如自己家裏舒服自在。回到北京,發現旅客們都和我一樣,下了飛機便匆匆往家裏趕,沒有人會認為機場挺豪華的,再多待會兒吧。我想大概每位旅客心裏想的都一樣:“快點回家,到了家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家會讓我們真正地放鬆,讓我們感到安全和舒適。家是個可以讓我們消解緊張、壓力、煩惱和傷痛的地方。上班時,我們穿戴整齊,西裝革履,係著領帶。晚上一回家,誰還會穿皮鞋、著西裝、係領帶?顯然不會,回到家後,我們就會怎麼舒服怎麼來。

客人到訪家裏,我們為了讓對方放鬆些,常會說:“隨便坐,想喝點什麼,請隨意,不用客氣!”後麵還會再加上一句:“就像在自己家裏一樣。”其實意思是說:“你不用一本正經,那樣太累了!在家裏,你可以摘下自己的麵具,可以多暴露一些本我,我們不介意。”

可見,在人們的常識中,家庭應該是一個更本我的地方。

家是消化本我情緒的地方

目前,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不要把工作情緒帶回家。有的妻子也會跟丈夫說:“別回來說你單位那些破事兒,我又不能解決你的問題。我和孩子不想聽,別弄得我們都不高興,男子漢有事兒自己扛!”

這其實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工作中的種種不如意和委屈,在單位裏不能說,因為要表現出理智與修養。請問,不讓他在家裏說,你讓他到哪兒去說?難道想逼他找個願意聽他說的紅顏知己?

夫妻雙方就應該坦誠相待,而不必過分地客套,更無須相敬如賓:“你回來了,辛苦了!”“回來了,謝謝你的關心!”“今天天氣很好,是吧?”“是的,很好。”這還是夫妻嗎?如果生活中真是這樣,他很可能有另一個地方去訴說一些更本我的話。如果他的控製力很強,沒有另外一個地方去說本我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他的嘴角可能會起個大泡,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火了”。因為他有一個本我無法滿足,又沒地方去說去釋放。沒辦法,隻能從嘴角“拱”出來了。一周後,事情過去了,嘴角也好了。

當然,即使是在夫妻間釋放本我時,也需要注意分寸。這裏提倡適當地表現本我,並不是說你回家後就可以隨便發火,罵丈夫,打老婆。那種極端解決本我的方式,隻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應該禁止。

1.夫妻間有義務做對方的思想工作

人處於消極情緒中時,是缺乏理智並影響判斷的。所以,心理學給我們的提示是,生氣不可怕,但需要及時疏導。一個人的情緒應該在家裏得到最好的梳理。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如果一個人在工作期間還需要領導為他做思想工作,那他就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員工。因為優秀的員工應該在家裏就把事情想通,把情緒調整好,第二天以最佳的狀態迎接工作。老板付了薪水“購買”的是一個最佳狀態的員工,而不是一個“病態”的自然人。

所以說,在工作中,你就應該表現出最好的狀態。一個員工應該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來對待工作,一個教師應該以最佳的精神風貌站在講台上,一位空姐則應該以最甜美的微笑來迎接每一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