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表現自我,釋放本我(2)(3 / 3)

如果一個人每到下班時間,便衝了出去,那他不能被稱為好員工。因為他上班就盼著下班,他不喜歡自己的工作。而如果一個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那他上班就是在服苦役,時刻期盼著刑期結束。他工作的分分秒秒都是痛苦的,怎麼可能取得好的成績?

一個喜愛工作的人一定是個幸福的人,因為工作的過程也是他享受的過程。而且,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歡,會讓他工作起來充滿激情,全身心投入其中,也不會覺得累。這樣,他一定會幹出成績。

被譽為“經營管理之神”的鬆下電器老板鬆下幸之助說:“熱情具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可以吸引周圍的人,就像磁鐵吸鐵釘一樣。”熱情,就是一個人保持高度的自覺,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完成他內心渴望完成的工作;熱情,是一種能轉變為行動的思想,一種動能,它像螺旋槳一樣驅使你達到成功的彼岸;熱情,是一種內在的本質,它深入人的內心。真誠的熱情是具有感染力的,是最能打動人的,它可以感染你周圍的同事、上司、客戶,它可以感染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沒有人願意整天跟一個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沒有哪一個老板願意去提升一個毫無熱情的下屬。熱情是成就事業不可缺少的一環。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熱情的員工能夠始終如一地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別說做出創造性的業績了。

愛迪生這位未曾進過學校的送報童,後來卻使美國的工業生活完全改觀。愛迪生幾乎每天在他的實驗室裏辛苦工作十多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都樂趣無窮。”1931年,愛迪生離開了人間,那也是他剛剛把多年苦心研究的人造橡膠完成的時候。他對人類科學文明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是因為他生命的每分每秒都燃燒著理想的火焰,他用行動實踐了自己“要工作到行將就木的一刹那”的諾言。一個人如此熱愛自己的工作,難怪他能成為世界發明大王。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我喜歡自己的工作,我當然可以充滿熱情。可問題是,我並不喜歡自己目前的工作,怎麼辦?”我想,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個自己原本就喜歡的工作。可是,這個世界上多數人開始工作的目的不是自己喜歡,而是生計的需要。但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地用理智控製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工作有成果,也有了成就感,慢慢地就會開始喜歡這個工作了。

著名影星成龍非常喜歡拍電影,工作起來更是全情投入,認真而拚命。可他起初其實並不喜歡拍電影,也是演著演著才發現原來自己很喜歡這個工作。

有一次,他到中北英皇演藝專修學校給百餘位學員做《不要輕言放棄》的報告,首先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名最底層的小工,靠努力吸引老板眼球,給老板擦車而漸漸獲得接近鏡頭的機會,後來因為演死人演得最好而慢慢步入影壇。

他說:“我們不是說先看哪件事情有用才去做,我們很多時候是努力做了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對自己很有用。”

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工作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才去做,而是因為我們做了之後才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即使是一個你不感興趣的工作,隻要你足夠重視,足夠認真努力地去做,它對你也會變成一件有興趣的事情。任何工作,你下的工夫越多,了解得越多,越容易對它產生興趣,最後就會真正喜歡上它。其實,我自己的經曆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就是先做教育,然後才喜歡上這份工作的。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各行各業,不是都有人在興致勃勃地工作著嗎?所以,從現在起,請你每天早晨上班前,鼓勵自己:“我要去從事偉大的工、重要的工作、對我一生有幫助的工作,我需要這份工作,我喜歡這份工作!”你會喜歡上這份工作的,而一旦你喜歡上它,就一定會有激情,也一定會出成果。

合作精神不能少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但是在現代社會,靠一個人單打獨鬥去建功立業已經不太可能了。培養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就成了一切渴望成功之士的自然追求。

俗話說:互相補台,好戲連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要成功,必須學會合作,具備團隊精神。合作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妥協、需要理智的過程。合作就不能太本我,不能隻想改變別人,而不想改變自己。

作家柏揚將兩個人比喻成兩個球體,要想團結在一起,必須每人切掉一塊,才能有麵與麵的結合。如果誰都不想切自己,一心想著切別人,怎麼能團結成一個整體?團結需要包容,需要適應,需要理解,需要理性。許多事情的成功都需要靠一群人密切合作,群策群力。個人不可能是全才,而且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學會借力使力,依靠團體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