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靠算,現金靠點
利潤=收入-費用,現金=收錢-付錢。收入不等於收錢,費用不等於付錢;利潤是“算”出來的,而現金是“點”出來的。“算”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利潤水平;而“點”卻隻有一種點法,而且你必須手上有錢才能點。
所謂的利潤“含金量”
從盈餘和現金流的角度分析,以權責發生製和收付實現製計量的利潤從長期來看應是相同的,利潤質量實際上就是利潤與經營現金流的匹配程度。利潤與現金流匹配程度越高,利潤質量就越高;利潤與經營現金流匹配程度越低,利潤質量就越差。所謂利潤的“含金量”可以簡單地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利潤”來表示。
把利潤撬起來
阿基米得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實際上,阿基米德的真正意思是:給我一個假設,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目前財務報告都是建立在一係列假設的基礎上,在年末財務總監一般會與總裁躲在辦公室裏嘀嘀咕咕幾天,在計算器上按來按去,商量應該報出多少利潤,“會計假設”就是財務可以把利潤撬起來的原因。
利潤造假比現金流造假要容易得多,比如公司上下裏外合謀,從原材料購進到產品銷售、出庫各個環節單證手續齊全,即使注冊會計師也很難審計出來;但想虛增現金流量,一方麵需有外部資金進賬,另一方麵還需銀行提供齊備的交易記錄,這就相對要困難得多。因此,實務中可結合營業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作趨勢分析來判斷公司年報是否存在作假嫌疑。
打款調節利潤
擁有自己渠道體係的企業利用打款的推前、推後可以輕鬆調節利潤,比如打款往後推,表明企業今年的利潤足夠了,因此,將一部分利潤平滑到下一年度;如打款往前推,表明企業今年的利潤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將下一年度的利潤提前確認為本年度的利潤。
利用這種方法虛增利潤,在審計時,關鍵要對存貨進行盤查,看看企業有沒有發貨,一般企業在物流上很難配合造假。
利潤和現金流沒有必然的聯係
利潤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其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利潤大,現金流未必多;利潤少,現金流未必少。關鍵得看收入是收到了現金還是賬麵應收款,支出是支出了現金,還是賬麵應付款。
案例:假設A、B、C公司均從事家電批發業務,2012年購進一批電器,價款300萬元,該批商品全部銷售價款400萬元;本年以現款支付銷售費用10萬元,假定無其他費用發生,2011年底轉入2012年可動用現金為310萬元。
企業有了巨額未分配利潤不等於就可以分配股利
大家不要以為企業有了巨額的未分配利潤就可以分配股利,能不能分配,還得看它的構成。如果未分配利潤是通過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和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等尚未收到現金的項目或資產增值的項目增加而形成的,這些未分配利潤是不靠譜的。它是不可能用來分配股利的,因為它不是賺來的錢。
當然它是可以用來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等,因為這些隻是通過會計分錄互換一個項目而已,但要分配股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隻有從未分配利潤中剔除[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後的數額才是真金白銀,才能分配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利。
為什麼有些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潤數額很大,但一直不分紅,被大家稱為“鐵公雞”?實際上,這隻“鐵公雞”看似是隻“大肉雞”,實際上是一隻名副其實的“幹巴雞”。真實狀況是沒有真金白銀來分紅,如果現在強行分紅,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就隻能拿股東投入的資本來分紅或者用銀行貸款來分紅,這是目前這些上市公司在強製分紅政策下要麵臨的嚴峻問題。
企業也能“被盈利”?
湖南邵陽的稅務部門對符合查賬征收的企業不據實征收所得稅,而是要求企業以營業收入定率預繳,實質上是不顧企業有無利潤,擅自增加營業稅率的加稅行為。按照法律,企業尚未盈利就不應征收所得稅。該政策激起了當地企業主的質疑,這些企業真的是“被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