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非銀行金融機構創新(3 / 3)

重慶德鎂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和諧大世界論壇基金會(WHFF)、華泰銀基(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德昌投資有限公司等股東發起設立,德鎂股權基金在投資、跨國業務拓展、兼並與收購及IPO交易方麵擁有深厚經驗,旗下管理著數十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基金。專注投資中國政府鼓勵發展的十大新興係統產業鏈項目的股權投資公司,投資領域集中在新能源、生態農業、環保科技、智慧地產、生物新藥、先進裝備、電子商務等,擅長整合投資項目的上下遊關聯產業,組合優秀管理團隊和確立清晰運營模式。

3.華威開創股權投資基金

發起基金名稱:華威開創(重慶)股權投資基金。

基金管理機構:華威國際。

基金性質:外資。

華威開創(重慶)股權投資基金成立於2011年8月22日,該基金將積極投資於筆記本電腦配套、雲計算、光電材料等高科技領域以及醫療、教育、物流、連鎖行業等與相關周邊服務業,以期掌握重慶市大發展的機遇,結合華威國際在全球IT產業鏈的豐富經驗和資源,創造卓越的投資回報。

華威集團創立於1998年,是亞洲成長最快速的私募股權投資企業之一。華威專注於發現和創造大中華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依托在上海、北京、重慶、台北和美國的分支機構,運用係統化的投資策略,為被投資企業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為股東創造穩定可觀的投資回報。過去12年,華威的平均年化投資回報率IRR超過35%,所投資的140多家企業中,已經有40家實現IPO,另外有24家通過並購方式退出。

第四節 資產管理公司

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通常是指“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托業務,而資產管理公司(AMC,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e)則為主要從事此項業務的機構或組織。具體而言,資產管理是指資產管理人接受資產委托人的委托,依照委托人的意願或請求,對委托資產進行管理運作,以實現特定目標的行為,這種特定目標可能是資產保值、增值,也可能是其他目標。正因為此,資產管理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管理指資產所有人以其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委托專業機構進行管理,以實現資產所有人所期望目的的行為。這種資產管理最典型的是不動產的物業管理,即住宅區、寫字樓及其他樓盤的業主委托專業的機構管理,由專業機構提供保潔、維修、安全保衛、環境美化等方麵的服務。狹義的資產管理,特指證券市場範圍的資產管理業務,即資產委托人以其貨幣或證券資產,委托專業中介機構管理,專業中介機構根據委托人的意願在證券市場中投資運作,以實現委托人期望的保值、增值或特定目標的行為。

在當今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資產管理公司通常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進行正常資產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另一種是專門處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2000年11月10日頒發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規定,資產管理公司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現在,我國的資產管理公司早已脫離了這一規定,資產經營管理的業務,從傳統的“收購處置銀行不良貸款”,拓展到了對國有及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等各類金融企業及關聯實體企業所擁有的不良資產進行綜合開發和經營;機構也不再是單一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了,出現了股份公司(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

一、行業概況

20世紀80年代,世界範圍內發生了幾次金融危機,對整個經濟環境產生了深遠影響。盡管引發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金融危機的發生為各國金融機構產生了大量不良資產,各國也在積極探索如何處置不良資產。

資產管理公司作為我國20世紀末的產物,伴隨我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而誕生。從1999年開始,我國相繼設立了信達、華融、東方和長城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分別用於收購、處置和管理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剝離的近1.4萬億元不良資產。並且,2000年11月國家出台《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提出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界定和相關規章製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我國集中快速地處置國有商業銀行曆史沉澱下來的不良資產的工作已經正式啟動。通過設立資產管理公司來解決銀行不良資產問題,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從實際運行結果來看,美國、德國、瑞典、匈牙利、波蘭、捷克等都已經取得了成功,中國亦是如此。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於2006年前累計處置政策性不良資產12102.82億元,累計回收現金2110億元,比國家核定目標超收286億元,並在完成現金回收率和費用率目標的前提下使用自有資金對確有升值潛力的不良資產適當追加投資、接受委托處置不良資產和商業化收購不良資產等業務。2010年6月29日,由財政部發起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經營資產收購處置、對外投資、買賣有價證券、發行金融債券或同業拆借等商業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業務。

過去,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圓滿完成了國家賦予的“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國有銀行和國企改革,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的曆史使命。截止到2011年12月,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已經為各類商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近7000億元,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累計收購受托不良資產規模近1.4萬億元。現在,他們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加快向商業化轉型發展,以“化解金融風險、提升資產價值、服務經濟發展”作為新的使命,致力於成為現代金融服務企業。

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在成立的同時,均在重慶設有相應的辦事處貸款,重慶辦已為重慶企業減讓債務至少88億元以上,讓上千戶企業重生。同時,重慶辦通過債務重組及企業重組,資產證券化等手段,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麵實現新突破。在國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重慶辦成功重組重慶渝港鈦白粉股份有限公司,並以特別主承銷商身份推薦該公司恢複上市正常交易。此外,還參與重組萬州商業銀行、參股海裝風電等企業。重慶辦商業化處置回收率高達47.25%,為實現重慶不良資產的價值回收最大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出了貢獻。

對重慶市而言,除了國有商業銀行外,還有大量的國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如重慶市的信用社、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及行政型的各類投資公司等。按照國家的計劃安排,上述公司都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規範化改造,大量的機構將撤並,由此產生的證券類、信托類、投資類等不良資產將由各地方性政府進行管理,由各地方性財政予以彌補。雖然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都比較小,但對重慶市的經濟也存在潛伏性的隱患。為防範和化解重慶市的金融風險,為處置重慶市不良資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加速市場化進程,重慶市效仿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紛紛成立地方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代表重慶市政府管理曆史上形成的不良資產,並通過這些不良資產間接管理部分中小國有企業資產,行使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力,促使國企改革想縱深推進。為逐步在國有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實現國有企業的改革目標,達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的目的,重慶市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揮著重要的支持和促進作用。

重慶市資產管理公司在立足中國國情又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國家賦予的政策和手段,加快對不良資產的有效處置和回收,為國有商業銀行、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重慶市的各金融機構減輕包袱、轉換機製、加快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重慶市資產管理公司為宏觀經濟運行環境的改善和金融體製改革的深化都作出了積極貢獻,在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發展和公司製度建設等方麵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時至今日,資產管理公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金融市場相關經驗,特別是在資本市場和金融創新上都有所突破。實踐證明,資產管理公司的組建和發展是我國金融體製改革的一項有益探索,對國有商業銀行、國有企業改革以及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對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社會信用秩序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重慶資產管理業的特色

對於重慶的資產管理公司而言,最大特色就是創造性地提出了打包處置不良資產的重慶模式。盡管我國采取了債轉股和政策性破產等辦法,但國企債務負擔沉重的現狀並沒有完全改觀。以老工業基地的重慶來說,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重慶國企債轉股至2004年已轉走了300多億元債務,國企關閉破產核銷了幾十億元債務,但仍有270億元不良債務難以處置。這些債務對應的都是死資產,不產生任何效益,而且每年20多億元利息也增為不良資產。許多國企因債台高築,即使產品旺銷也扭虧無望。麵對債務死結,商業銀行隻能通過法律打折回購債權合同,政府隻在中間協調,重慶模式則是政府作為談判主體將銀行的所有債權打包後再打折回購,通過成立渝富資產管理公司代表地方政府處置不良資產,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這種打包處置不僅提升了呆壞賬的收益,有益於債權人,而且還改善了本地的信用和投資環境。渝富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處置不良國有資產的效果好於之前的債轉股方式,好就好在渝富做到了債權、股權、行政管理權“三權合一”,這種處理方法值得推廣。

三、運作典型模式

與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相比,重慶市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模式有很大不同。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模式主要有如下特點:其一,就運作模式而言,我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在資產接收、債轉股工作、資產處置業務中,大多采用項目小組的運營模式。其二,就運作過程而言,按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和《關於組建資產管理公司的意見》的規定來接收和處置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其三,就運營績效而言,主要采用“現金回收率”和“費用率”作為考核指標來度量資產管理公司的績效。

重慶市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模式如下:第一,從公司性質看,重慶市典型的資產管理公司係國有獨資機構,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公司規模一般不大,行政隸屬於重慶市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二,從機構設置看,公司設董事長、總經理、副經理等。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公司設決策層和具體職能部門兩個層次管理。相對於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機構設置,重慶市的資產管理公司機構環節簡練,雖然沒有規模優勢,但更激動靈活,決策迅速。第三,從經營年限看,重慶市的資產管理公司的生存期並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可以從有效性和戰略高度考慮不良資產的處置工作,以更好地達到最大限度收回資產的目標。第四,從人員構成看,公司人員主要從相關金融現有工作人員中選調,並從社會上招聘若幹專業技術人員,公司人員一般實行全員合同製,也有部分公司從性質到人員保留事業編製。第五,從經營範圍看,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相比,重慶市資產管理公司在業務人員上、專業水平上、資產規模上仍有很大差距。雖然所規定的經營範圍比較寬泛,但實際上沒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廣闊。重慶市資產管理公司會受本地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委托,管理重慶市的金融、投資等機構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清收債權,經營並最終變現收回的資產,最大限度地減少資產損失。

四、典型公司情況介紹

1.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富集團),原名“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3月18日,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組建的國有獨資綜合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重慶市國資委歸口管理的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到2010年年末,資產規模達464億元,資產負債率控製在65%內;累計對外股權投資項目36個,投資股權估值總額累計達169億元,較原始投資增值71億元;土地儲備總量達4.1萬畝(其中控製性儲備地1.2萬畝);實現銀行到期債務清償率100%;公司已連續5年榮獲“國企貢獻獎”,連續4年獲得地方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稱號,已被評為省(市)級文明單位。作為重慶市國有資產重組和經營平台,渝富集團已是聲名遠播;作為一種模式,渝富集團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爭相效仿的對象。到“十二五”末,渝富集團將被打造成資產類別涵蓋土地資產和股權資產的大型重點國企,經營範圍以地產、金融服務和產業投資為主,實現經營主體多元化;推動集團資產規模達到1000億元(指集團本部)目標,資產負債率控製在50%以內(力爭淨資產達到500億),淨資產回報率要達到10%以上,實現利潤50億元,確保實現“5515”目標,並力爭實現職工收入同步增長;通過實施“兩步走”戰略(即2011—2013年和2013—2015年兩個階段),在同行業中力爭達到國內領先、西部第一,建成法人結構完善、管控模式高效、核心競爭力強、具備國際影響力的金融控股集團。

自成立以來,渝富集團主要履行了市政府賦予的三項職能:一是債務重組。通過打包打折處置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市級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大幅下降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土地資產重組。參與了國企實施破產關閉、“退二進三”、環保搬遷等工作,通過以土地置換方式為國企提供資金周轉。三是資本重組。參與產業投資和對地方金融機構的參股、控股,為國企改革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渝富集團主要參與了西南證券、重慶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安誠保險、三峽擔保、進出口擔保、園區工業擔保、銀海租賃、渝創擔保等地方金融和金融服務業的組建、重組、入股,並介入了ST東源、ST重實、ST長運、四維瓷業等上市公司的清欠、股改、重組、注資和托管等工作。此外,根據市政府和市國資委的部署,渝富集團還參與了對市屬工業、科技、外貿、工商、風險投資等行業的注資。

從經營情況看,一是處置和消化國有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不良資產300億元,切實減輕了國有企業債務負擔,改善了全市金融生態環境;二是為國企“五大結構調整”以及環境汙染搬遷、退二進三等提供資金周轉400億元,其中為重鋼集團、三峽油漆、天原化工、嘉陵集團等提供資金達160億以上;三是加大對金融股權投資,完成了對西南證券、重慶銀行、重慶農商行重組上市,以及出資組建了三峽擔保、進出口擔保、園區擔保、農畜產品交易所、藥交所等,還引進了中國華融、香港談石、北京鑫根、美國億泰等央企、外資和民營企業,並加強與外資合作,積極探索股權投資基金新型金融產業發展模式,為調整產業結構提供了約68億元資金支持,增強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的能力;四是注資工商企業,為重鋼集團、四聯集團、渝惠集團、交運集團和港務物流集團等企業提供了共計約30億元資金,提升了重慶國企資本實力,有力地推動了市屬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

渝富集團從不良資產處置,到參與國有企業的投資和資產重組,再到搭建金融控股公司都獲得成功,其經營發展模式被譽為“渝富模式”,成為一個頗具價值新時代的“樣板”,特別是對於很多國有企業的債務處置、改製重組,破產企業的關閉和轉型,具有較大借鑒意義。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渝富集團通過調動各種地方政府資源,以土地為主要杠杆,以國開行的貸款為樞紐來處置高債務企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為金融機構注入資本金,最終幫助企業、金融機構減少不良資產,優化資產結構。並且,其成功也離不開重慶市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2.重慶時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重慶時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於2005年經國家工商管理機關登記注冊,坐落於重慶市南岸國際會展區。公司充分利用市場機遇,不斷完善自我,樹立公司品牌形象,創造了很多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並且,該公司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開拓進取,謀求發展的原則,以“俱進、創新、務實、團結”和“與員工共同發展、與顧客共同發展、與合作夥伴共同發展、與競爭對手共同發展”的企業文化為理念,以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為導向,憑借自身強大的實力優勢著眼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建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各盡所能、彼彼皆贏。

公司不僅擁有海內外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的支持背景,而且還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重要的是公司還聚集了一批德高望重、誌同道合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型顧問。同時,公司在全國範圍內擁有一批緊密型和鬆散型的具有高等學曆和廣泛社會關係及豐富實際經驗的商貿人才,為社會不同所有製的企業及個人提供經濟信息、商貿機會、招商引資、融資、加工貿易訂單等中介服務。

公司接受各國(包括港澳台地區)公司及各種經濟實體的委托,在該公司設立代表機構(包括聯絡處、代理處等)便於其在華開展投資和經貿業務活動。接受各國及港澳台地區各種投資基金、投資集團、投資公司、投資銀行及各行業之公司(工廠和個人)的委托,代理其來華開展各種形式的投資貿易活動;為其尋找最佳的投資貿易機會而進行市場調查,項目選址和尋找合適合作夥伴。對各行業各種項目(包括能源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直接投資,合資合作,三來一補,融資與貸款,BOT投資形式的操作以及對那些麵臨困境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國內企業展開兼並和收購,或資產重組和包裝上市提供相關谘詢服務。同時代理(代表)外方參與和中方進行前期聯絡、洽談以及簽訂投資或貿易合作意向協議書等經貿活動。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經接受多家海外投資貿易商的委托,為他們的項目做相關的聯絡工作及顧問服務。

除此之外,公司還從事如下一些業務:投融資代理及谘詢(向境內外投融資提供資訊服務,為中國有潛力的招商引資項目按國際慣例進行包裝引薦)、資產經營、資產托管、資產代租售、資產重組、資產改製、資產收購、資產兼並、私募基金、私募融資、管理投資、經營策劃、管理診斷、財務監控、市場拓展、資金注入、信貸經紀、人才組織、增值服務、培訓服務、地產項目代理與策劃、地產項目融資、地產項目規劃評估、地產營銷策劃、酒店管理的專業投資管理公司以及非訴訟完全代理。根據市場原則,商業化收購、管理和處置境內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接受委托,從事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金融機構關閉清算業務;對所收購本外幣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進行租賃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重組;運用現金資本金對所管理的政策性和商業化收購不良貸款的抵債實物資產進行必要投資等。

3.重慶彙融資產(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重慶彙融資產(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11月,注冊資本3000萬元,位於重慶金融中心——解放碑國際貿易中心。公司係創新型企業,設有綜合部、計劃財務部、風險管理部、戰略發展部、科技信息部、客戶征信市場部、管理谘詢服務部、資產監管部、客戶信譽管理部九大職能部門。公司旨在增強企業信用,提高企業信用能力,創新信用管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公司的業務模式:依托信息平台,彙融“三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征信(信用調查)、信用監管、風險處置”整合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

公司以“彙融天下資源”為願景,以“彙融天下人才”為人才發展戰略、以“彙融天下信用”為使命,在銀行與中小企業間搭建融資橋梁,以公司資產作擔保,為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承擔保證責任。並為化解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產生的風險提供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征信(信用調查);第二道防線——信用監管;第三道防線——風險處置。通過“一保證、三防線”確保中小企業與銀行間信息對稱,增強中小企業履約能力,化解銀行貸款風險。

公司積極探索信用文化,以“互信、創新、學習”為文化先導,以“創新為魂、務實為本、奉獻為榮、和諧為貴”為企業精神,以“公信、專業、一流”為品牌戰略,以“報效祖國,造福桑梓”為旗幟,以創新的業務模式為核心,以雄厚的經濟及技術實力為保證,以高素質的人才為支撐,以高科技的信息平台為依托,打造出高效務實的團隊,以此實現公司奮鬥目標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