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31)(1 / 3)

《江澤民文選》第三卷第382頁

尤其是前“四句話”為如何做好宗教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思路,解決了如何對待宗教信仰問題,解決了靠什麼管理宗教事務以及宗教工作的方向和目標。正如江澤民同誌所說的那樣,“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宗教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提出和發展了一係列符合我國國情的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製定了全麵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方針,堅持了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的憲法規定,確立了黨同宗教界人士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要求,明確了宗教界要遵守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行為準則,建立和發展了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

《江澤民文選》第三卷第382—383頁

並大篇幅論述了宗教工作的基本框架任務和要求,既有科學分析,又有戰略眼光,還有工作措施和實踐指導。充分肯定了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雙重性,尤其是提出了如何引導宗教發揮其在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同時,還明確提出宗教界必須加強文化交流,進行友好往來,推進世界友好和平事業的發展。這些論點,在馬恩列的經典著作中是找不到的,隻有具有政治上遠見卓識的領導人,在改革的實踐中才能總結出來,這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集中體現。

五是科學而且獨創性地提出了觀察世界宗教問題必須把握的“三個主要特點”,為我們站在更大的世界的空間觀察和認識宗教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視角。江澤民同誌以政治家銳利的眼光和敏銳思維指出:“要了解當今世界,必須了解宗教。對宗教問題在當今世界政治社會生活中的影響,絕不可低估。”“宗教問題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麵曆史和現實的矛盾相交錯,具有特殊複雜性。從曆史和現實的角度看,觀察世界宗教問題,必須把握住其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宗教的存在有著深刻的社會曆史根源,宗教將會長期存在並發生作用;第二個特點是:宗教與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問題交織在一起,對社會發展和穩定產生重大影響;第三個特點是:宗教常常與現實的國際鬥爭和衝突相交織,是國際關係和世界政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還指出“宗教的這三個特點,是相互聯係、相輔相成的,其中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長期性。我們觀察和分析宗教問題,開展宗教工作,必須時刻注意並充分估計宗教的這些特點及其帶來的影響。”

以上均見《江澤民文選》第三卷第373-378頁

這就更加明確了“在我國,宗教的社會作用仍然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還會受到一定範圍內存在的階級鬥爭和國際上一些複雜因素的影響。對這個基本現實,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

《江澤民文選》第三卷第379頁

六是更好地解決了我黨如何對待宗教問題,提出了全黨都要重視宗教,宗教工作是全黨的重要任務。列寧曾在1905年《社會主義與宗教》中指出:“應當宣告宗教是私人的事情。這句話的意義必須正確地說明,以免引起任何誤解。就國家而言,我們要求宗教是私人的事情,但就我們自己的黨而言,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宗教是私人的事情。”這裏就提出了一個嚴肅而現實的政治原則問題,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對待宗教問題。江澤民同誌在我黨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同誌特別強調共產黨對宗教采取保護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項長期要實行的政策,要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宗教以及鄧小平同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0年來各民族宗教愛國人士有了很大進步,強調全黨要重視宗教工作,強調不能用行政命令辦法對待宗教,但宗教也不能搞狂熱等重要思想論點的基礎上,更加係統地提出了我們黨如何對待宗教的問題。江澤民同誌在2001年12月10日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專門論述了“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明確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執政的大黨如何對待宗教的路線方針政策,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江澤民指出:“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是做好新世紀初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宗教工作。重視宗教工作,善於做宗教工作,是領導幹部政治上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我們黨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民族、宗教無小事,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采取特別慎重、十分嚴謹、周密考慮的態度,絕不能掉以輕心、麻痹大意。各級領導幹部必須認真學習、領會、掌握黨關於宗教問題和宗教工作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加強宗教領域的調查研究,全麵掌握情況,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在處理複雜的宗教事務中增長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