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史玉柱:完美演繹V字形人生(1)(1 / 3)

消費者是唯一的營銷專家

“營銷沒有專家,唯一的專家是消費者,就是你隻要能打動消費者就行了。”

——史玉柱

做網絡遊戲時,史玉柱提出“玩家就是最好的老師”,實質上一脈相承他之前所提出並一直實踐的“消費者是最好的老師”。“消費者是上帝”這句話在商場上被尊奉多年,但是沒有幾個企業家能真正讀懂這句話的實質,把這句話當做自己商業運作第一原則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史玉柱認真實踐了這句話。摸對老師秉性的企業,總是被老師厚待,回報以豐厚的利潤;反之,隻能被老師拒之門外。史玉柱懂得商業成功的精髓所在,所以,在近20年的商海生涯裏,他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是:一直很虔誠地充當消費者的學生。

以腦白金為例,史玉柱說過,腦白金品牌的策劃,完全遵守“721原則”,也就是說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70%的精力為消費者服務;投入20%的精力做好終端建設和管理;隻花10%的精力去處理和經銷商的關係。當初保健品市場競爭那麼激烈,可史玉柱還是用腦白金、黃金搭檔創造了一個奇跡,滿載而歸。究其原因,史玉柱認為:“我的成功沒有偶然因素,是我帶領團隊充分關注目標消費者,做了辛苦調研創造出來的。”之所以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在消費者身上,史玉柱認為:隻有打動消費者才能成功。在經曆失敗後,史玉柱對消費者需求的認識又深了一步。他說:“我養成了一個習慣,誰消費我的產品,我就要把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史玉柱認為,要想做出好的策劃方案,就要去了解消費者,而消費者又是最難了解的,因此,為了加深對消費者的了解,就得投入大量的時間。2003年,史玉柱駕駛著自己的奔馳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做市場調研,走遍了中國除台灣、澳門之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區。史玉柱感慨地說:“營銷是沒有專家的,不能迷信專家。我認為大學裏有關營銷的教材80%的內容都是錯的。要說有專家,我認為唯一的專家(就)是消費者。要做好一個產品,在前期論證階段必須要有大量的時間泡在消費者當中。”

為此,史玉柱培養了一支隊伍。“他們必須下市場,我要求他們每個月至少要跟100個消費者進行深度交談。必須本人拿著產品上街推銷,推銷不出去就罰錢,賣掉了就作為獎金。這就逼著他在推銷的過程中去完善他的銷售說辭。一旦他的說辭成功率比較高,就把他的話總結下來,變成廣告。我的策劃從來都是到市場裏麵去,從消費者那裏學來的。”

準備開發腦白金市場的時候,史玉柱將江陰作為大本營。在啟動江陰市場之前,史玉柱先對江陰市場進行了一番調查。他戴著墨鏡走南闖北,挨家挨戶地去尋訪。白天鄉鎮裏的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裏的都是老頭、老太太,一天也見不到一個人。因此史玉柱一去,他們特別高興,史玉柱就搬個板凳坐在院子裏跟他們聊天。通過聊天,敏銳的史玉柱看出了其中的奧妙。他因勢利導,推出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的廣告。而今,這個廣告已經是家喻戶曉。

【複製成功:營銷是一場認知之戰】

產品的價值是顧客選購的首要因素,市場需求決定了產品的價值,沒有需求的產品是沒有價值的。因此,企業在開發產品時,應該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否則,即使你生產出來的產品耗費了大量成本,如果沒有訂單,它同樣是一堆垃圾。

著名的營銷大師特勞特說過:“營銷是一場認知之戰,而不是產品之戰,CEO必須要掌握營銷,必須掌握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孫先紅是蒙牛乳業集團副總裁,他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營銷經理人”,並擔任中央電視台廣告部顧問等職務,他還曾成功地策劃了“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等營銷案例。在介紹自己成功經驗時,孫先紅曾說:“離市場越近的經理人越容易成功,做營銷的人不要迷信專家,也不要迷信書本。誰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消費者!隻有消費者才能成為我們崇拜的偶像。企業營銷應該深刻把握、深入了解消費者的內心活動。”

史玉柱“拜消費者為師”的經驗被他移植到網遊開發上。在開發過程中他共與2000個玩家聊過天,每人至少2小時。這樣算下來的話,總共用了4000多個小時。在4000多個小時的聊天過程中,他體會到玩家在網遊中的種種心情。所有這些複雜甚至對立的情緒,通過聊天室,史玉柱了如指掌。史玉柱在《征途》中給所有情緒提供了釋放機製,這也正是《征途》最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