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內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及風險防範研究綜述(1 / 2)

國內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及風險防範研究綜述

財經縱覽

作者:汪淑娟 李楠

摘要:文章梳理了近幾年國內學者對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及風險防範的研究,希望通過綜述的介紹使讀者增加對供應鏈金融這項新興業務的了解,進而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風險防範

1.引言

近些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是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包括中小企業、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部門在內的各方主體一直都在積極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

供應鏈金融是指一個商業銀行以整個產業鏈為出發點,同時對產業鏈上的單個企業或上下遊多個企業提供全麵的融資服務,以促進整條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及物流監管公司實現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的動態產業模式。這是一項既有利於使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又有利於商業銀行創新業務模式增加收入來源的新型融資模式,被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廣為接受。由於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態勢良好,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供應鏈金融新產品,逐步創新融資模式,推動供應鏈金融不斷向前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其麵臨的各種風險問題不斷暴露出來,風險防範不容忽視。

2.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

根據供應鏈金融的實踐應用狀況及學者們對其進行的理論研究,供應鏈金融有三種基本運作模式:基於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基於存貨的融資模式(融通倉融資模式)、基於預付款的融資模式(保兌倉融資模式),商業銀行開發的各種供應鏈金融產品也都是基於這三種融資模式來運行的。閆俊宏(2007)重點分析了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融通倉融資模式和保兌倉融資模式的運作機理及其功能,從而提出了供應鏈金融潛在的融資優勢。馬佳(2008)通過分析中小企業的現金缺口狀況,對供應鏈金融的三種基本融資模式(融通倉融資模式、保兌倉融資模式及應收賬款融資模式)進行了具體研究,以圖示的方式總結了三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式並對三種融資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指出不同融資模式適用的不同階段和各自的作用。

還有一些學者對具體某個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或某一項具體的融資模式展開論述,詳細分析其操作模式及實踐運用狀況。陳凱(2012)對中國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發展狀況進行了研究,介紹了中國銀行針對供應鏈金融開發的具體產品,包括用於裝船前融資的訂單融資,用於應收賬款融資的融易達、融信達、通易達及融付達以及用於貨押融資的融貨達等一係列產品,即利用對具體產品的分析闡明供應鏈金融的具體融資模式。王衛東、黃政(2014)通過分析利率市場化形勢下我國銀行業麵臨的尷尬處境(即銀行需要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增加其盈利能力,而中小企業資產輕、風險高,與銀行貸款的審慎性不符),提出了一種較為安全、簡單的解決方案——核心企業深度介入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這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式為:銀行以比市場利率稍低的利率為核心企業提供貸款,核心企業再委托該銀行以較高的利率將該筆貸款貸給需要資金的上下遊中小企業,銀行收取特定的手續費。他們指出這種安全簡單的融資模式實用性較強,可以為銀行以及供應鏈上的整個企業體係帶來價值增值。楊亞靜(2014)對預付賬款融資模式的概念、目的及流程進行了論述。她指出,供應鏈金融下的預付賬款融資模式是由核心企業提供擔保,以買賣雙方的貿易合同為依據,以預付賬款下買方的提貨權或以貨物作為質物來取得銀行對上下遊企業的墊付款,上下遊企業未來所得貨款首先用來償還貸款的融資模式。她還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論述了預付賬款融資模式的具體運作流程。

3.供應鏈金融風險防範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與傳統的固定資產融資和擔保融資模式極為不同的創新融資模式,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都麵臨著相應的風險,包括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防範直接影響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規模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