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第三部門參與公共物品供給(1 / 2)

淺析第三部門參與公共物品供給

管理視窗

作者:賀正偉

摘要:長期以來政府作為公共物品供給方,由於壟斷導致其低效率低水平。第三部門在公共物品供給方麵具有靈活性、廣泛性、創新性、專業性等優勢,本文在分析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原因基礎上,指出在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研究了第三部門與政府和市場合作的必要性。

關鍵詞:公共物品;第三部門;供給;合作

一、導言

我國的公共物品供給過程中,主要是由政府壟斷供給。而在現實生活中隻依靠政府的作用並不能完全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導致效率低下,因而需要找到其他力量與之相配合,建立多元供給機製,看到第三部門的發展前景,通過合作來尋找解決之道。

在現代社會經濟、政治結構中,政府代表淩駕於市場之上的公共力量,被稱為第一部門;企業代表市場力量,被稱為第二部門。第三部門實際是社會中處於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第三種力量。根據聯合國憲章第71條的定義,第三部門主要是指在國際範圍內從事非營利性活動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組織。它又被稱為“非政府組織”、“誌願部門”、“草根組織”。主要包括行業協會、民間商會在內的社會團體,也包括民辦高校、博物館、幼兒園以及各種類型的基金會等等。第三部門主要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規性、自主性以及誌願性等特征,這不僅是衡量組織自身規範的標準,更是在平日活動中不斷努力貫徹落實的重要原則,以此提高第三部門的公信力以及供給公共物品的能力,贏得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肯定。

二、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原因分析

(一)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必要性

政府失靈。由於政府體製自身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導致政府失靈。在公共物品的供給過程中,隻能按照普遍的原則來提供,無法滿足廣大社會成員的多種需求,存在供給不到位的現象。同時由於政府是以一套嚴密的官僚製度來運行,出現供給壟斷,缺乏競爭,勢必會降低供給效率。

市場失靈。市場主要強調效率,在資源配置效率上比政府更有效,但同時會犧牲社會公平正義。但公共物品的屬性決定其更強調社會公平正義,側重社會福利水平的改進,因此它往往把效率放在次要考慮因素。這是市場在提供公共物品時所表現出來的弊端,使得弱勢群體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證。

(二)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可能性

就第三部門自身來說,它被定義為“以誌願求公益”,其作用是可以向社會提供眾多服務,承擔一些政府部門不該做或做不好,企業做卻未必有效的社會事務。在提供公共物品的過程中也有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彌補政府及市場的失靈。

第三部門數量之多,而且大部分處在社會基層之中,能夠通過各種渠道方式了解到民眾的需求,傾聽民眾的呼聲,與之相互信任與交流,以此滿足多元化的個性需求。第三部門比較機動地處理一些事物,組織內部的科層製程度低,能夠消除繁雜的程序,強調平等參與,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給效率。再加之其願意接受社會的監督,及時將準確權威信息公布於眾,提高組織的透明度。

三、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法律法規不健全,組織外部環境不理想。針對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法律法規還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有些條目缺乏具體操作性和執行性,並且有的規定並不符合其發展的實際,這些都沒有為其供給公共物品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外部環境。

組織規模小,發展不成熟。有些第三部門並沒有將組織內部自身的發展當作重點,隻是盲目的追求外部的社會效應,而忽視了社會對於一個組織的根本要求。因此缺乏足夠的資源來開展社會公益事業,尤其是針對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組織公益性普遍缺失,行政化傾向明顯。第三部門對於其公益性目標的執行有時存在著很大的偏差,甚至有些實施的方案嚴重背離了服務的宗旨,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導致其偏離了正常的運行軌道,導致供給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