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三部門與政府、市場的合作
由上可知第三部門確有其獨特的優勢能夠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提高供給的公平性。但是第三部門在供給公共物品過程中確實也存在著不小的阻力與困境,因此需要尋求與政府及市場之間平等的合作,通過建立協調機製,取其各自的精華,實現多中心治理模式。
(一)第三部門與政府合作
雖然在供給過程中存在著政府失靈現象,但是政府依然有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麵的優勢作用,第三部門也能夠彌補政府的不足。因此,需要與第三部門優勢互補,理順二者之間的關係,為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給提供了可能。
第三部門與政府利用合作工具,建立夥伴關係。一方麵,開展公共物品外包。本質是將合同引入到公共物品供給的領域中,常常使用競標的形式,政府與第三部門以平等的主體身份確立關係,二者在公共物品供給上合作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麵,針對某種公共物品的特許經營。它是政府授予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權利,通過特許協議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擔相應的風險。
第三部門與政府彼此支持,建立互信關係。一方麵,政府要從自身改革,做好職能轉變,政社分開,明確管理範圍,從理念上重視第三部門在公共物品供給中優勢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麵,第三部門要接受政府的優惠政策及補助方案,對於在合作中的問題要及時提出並與政府協商,結合供給實際參與某些決策的製定,回應社會大眾的需求。第三部門與政府應當是友好合作的關係,而不是對抗或取代關係。隻有明確這點,彼此才能堅持互信合作,形成穩定高效的良性循環。
(二)第三部門與市場合作
市場能夠很好地轉變第三部門在資金上的劣勢,幫助第三部門盡快成為一個獨立的供給主體,挖掘其背後的潛能。
首先,從第三部門角度來看,要多多與市場中的企業溝通交流,通過展現組織的獨特魅力,為企業弘揚這種公益性的文化,並鼓勵他們進行捐助活動,逐漸樹立其慈善意識,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在其參與資助時,第三部門做好針對企業的宣傳工作,在傳播企業文化理念的過程中提高企業的影響力,實現二者的雙贏。
其次,從市場角度來看,市場中的企業要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中,與第三部門一同感受到“奉獻、愛心、誌願、責任”的新文化和價值觀,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公共的滿意度,這也間接地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同時,企業應該利用自身的經濟優勢來資助第三部門的活動,尤其是填補在公共物品供給過程中的資金資源空缺,幫助第三部門盡早保質保量的完成供給任務,實現組織價值。
總之,政府、市場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針對公共物品的供給需要發揮三者的共同力量。政府的主動支持,市場的靈活資助,第三部門的公益獨立,缺一不可。當彼此進行平等的合作時,才能夠保證公共物品供給的質量和水平,從而提高社會大眾的認可與肯定,逐步實現我國公共物品供給的多樣性,確保我國的整體發展。(作者單位: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注:項目來源: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利用效益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海青,莊曉.淺議第三部門在公共物品多元供給中的作用[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05)
[2]引自民政部門公布的2012年年度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3]駱劍華.第三部門供給公共物品的研究——一種新的供給模式[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3
[4]商麗萌.我國第三部門參與公共物品的供給研究[D].複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3
[5]韓鋒.NGO與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給機製的構建[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6]郭誌峰.我國非政府組織在公共物品供給中的彌補作用[J].企業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