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杜邦與法國人簽訂了第一項協議,以60%的投資額與法國最大的粘膠人造絲製造商——人造紡織品商行合辦杜邦纖維絲公司,並在北美購得專利權。在法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杜邦家族在紐約建立了第一家人造絲廠。人造絲的出現,引起了從發明軋棉機以來紡織工業的最大一次革命,導致了1924年以後棉織業的衰落。杜邦公司立刻又買進法國人的全部產權,以微小的代價,購得了美國國家資源委員會在1937年列為20世紀六大突出技術成就中的一項,與電話、汽車、飛機、電影和無線電事業居於同等重要的地位。接著,杜邦公司如法炮製,將玻璃紙、攝影膠卷、合成氨的產權買回美國,一個真正的化學帝國建立起來了。
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之際,一年之間,杜邦公司就召集了300個火藥專家,將龐大的化學帝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工業基地。
如今看來,杜邦在生產內容和方式上的創新以及形象上的改變,正是其命運得以保持輝煌的關鍵所在。
通常情況下,人們用“一條路上跑到底”、“頭碰南牆不回頭”來形容頑固不化的人。這些人有可能一開始方向就是錯誤的,他們注定不會成大事。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固然不行,方向稍有偏差,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裏”。還有一種可能是當初他們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他們不適時調整方向,結果隻能失敗。
4危急關頭分身有術
分身有術意即“金蟬脫殼”,其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隻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兵法上是保持陣地原形,保留完整的既定陣勢,使友軍不懷疑,敵人也不敢妄動,在他困惑時轉移主力。在商場角逐中,一個明智的企業經理人若能巧妙地運用此計,不僅能擺脫危機,而且還能得到好處。
開國元帥賀龍的得意之作就是最好的例證。
長征中,賀龍率領的紅軍也受到了蔣介石軍隊的圍追堵截。一天,正是火熱的天氣,太陽一露頭就曬得人如火烤一般。賀龍命令紅軍戰士戴上草帽遮太陽,加速前進。
不一會兒,敵機就出現在紅軍頭頂上,發現有紅五星的草帽就轟炸。賀龍命令:“散開,進樹林裏隱蔽!”紅軍戰士跑進樹林中隱蔽起來,敵機沒有了目標,在空中盤旋了幾圈之後,很快就飛走了。賀龍集合部隊繼續前進。
不過,謀略多變的賀龍注意到:紅軍頭上的那頂有“紅五星”的草帽是敵機判別的明顯標誌。想到這兒,一條利用草帽騙敵的妙計在賀龍的腦海裏形成。
隊伍翻過大山,來到了一片平地。賀龍下令:“同誌們,摘下草帽,放在路上,繼續前進!”戰士們很是不理解,但命令是要執行的,戰士們很不情願地摘下頭上的草帽,並按賀龍的要求放在路上。賀龍看看天,又看看這些草帽,笑了笑,領著隊伍繼續前進了。
紅軍隊伍走了沒有多久,追趕賀龍的蔣軍就趕上來了。蔣軍軍官催著士兵拚命趕路,士兵們一個個熱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正在他們熱得難受時,看見滿地都是草帽,便爭先恐後拾起來,開始用於扇風,繼而往頭上戴。蔣軍軍官以為這些草帽是賀龍率領的紅軍在狼狽逃竄中扔掉的,在製止其部下“別搶”時,自己也搶一頂戴在頭上。
蔣軍戴著草帽去追趕紅軍隊伍。敵人的飛機又出現在天上。賀龍率領紅軍大搖大擺地走著,並沒有下令散開及隱蔽。敵機在低空盤旋了幾圈,大概發現了賀龍這支隊伍,但並沒有轟炸,因為這支隊伍頭上沒有戴草帽,不是紅軍,不能隨便轟炸。
敵機繼續搜索,終於發現了一支戴著紅五星草帽的隊伍,降低高度一看,不錯,正是“紅軍”。可這支隊伍大不以為然,他們知道天上的飛機是自己的飛機,是來配合他們追趕紅軍的,因此非常高興,有的甚至還摘下頭上的草帽揮舞,以示向飛機致敬,仍然大搖大擺地走著。
可是,就在他們高興之時,幾架敵機飛快地俯衝下來,炸彈一個接著一個地往下扔。蔣軍被炸得慘敗,軍官更是氣急敗壞,一邊朝天放槍一邊跳著罵。賀龍率領的紅軍戰士,知道敵機把炸彈投到他們自己的隊伍中,個個拍手稱快,大家都佩服賀龍的妙計。
賀龍在危急時刻扔掉草帽,“金蟬脫殼”,死裏逃生,大搖大擺脫離虎口,實在是好計。此計用在商場的激烈爭鬥中,可以佯裝放棄競爭,退出或是轉移,以實現自己企業的戰略目標的謀略。放棄競爭或退出,並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住對方,使自己脫離險境,達到己方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