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村信用社經營風險的成因
(一)農村信用社作為涉農機構和服務“三農”的金融部門,在長期發展中留下一些後遺症。這些弊端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後天造成的。改革至今,法人治理結構尚在探討和完善中,農村信用社究竟屬於什麼性質的企業,最後改革將成為什麼樣的模式,在法人治理當中如何理順關係,如何真正落實這些關係,都是值得探討的課題。這種體製機製存在模糊認識和責、權、利不清的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業務經營中的隱患。
(二)近年來,旗縣聯社及上級聯社十分注重抓職工培訓教育工作。通過開展視頻培訓、集中培訓等形式,加強職工的思想理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規教育等學習教育內容,一定程度上對塑造員工愛崗敬業的意識行為起到了作用。但是這種教育往往是不連續、不持續的。在不良習俗、不良風氣的影響下,個別員工經不住金錢的誘惑,管不住心,收不住手,依據職業便利,做出自批自貸、借名貸款、隻借不還、要回扣、撈好處等有悖職業要求的行為,導致道德風險的發生。
(三)完備的內控製度需要抓好落實,即為抓製度的執行力。自2006年以來,自上而下已經製定出台了大量的內控製度,涵蓋了農信社的所有業務領域。並且在執行中每年都在補充完善。這些製度就像交通崗中的紅綠黃燈,如果沒有紅綠黃燈,整個交通秩序就會亂作一團,致使社會秩序混亂。農信社的內控製度就是行業的紅綠黃燈,令行禁止,收放適度。過去曾有句話叫鐵路的紀律、銀行的製度。但是現實中,農信社的員工不按製度辦事的事情卻常常出現,特別是在序時稽核中,種種違規操作現象屢屢發生,要明白小違規就是大隱患。
三、關於農信社防控經營風險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業務發展和風險防控並重的思想意識。業務越發展,風險防範越要加強。農信社不能隻追求業務指標的高速發展,而忽視風險防控工作。特別是在開辦新業務的同時,首先要考慮風險因素,對於潛在巨大風險的業務領域寧可言棄而不涉足。
(二)進一步強化防控意識。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後果。要把防控風險這個重大課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員學習,全員參與,全員警示。要讓防風險的話題警示貫穿農村信用社各個業務領域、層次。讓全員明白,心莫想,手莫伸,不敢想。一切為了工作的長久發展,絕不能為一己之利而置信用社利益於不顧。隻有全員提高風險防控,減少道德風險的發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三)進一步提高全員素質。道德風險有效規避和扼製,操作風險的減少與降低,從源頭上抓住防控風險的關口。這些方麵的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員工素質的提高,從心裏真正愛崗,把農信社工作當做事業來做,樹立全局意識,人人維護農信社利益,人人都為這棵大樹施肥、澆水,才能讓農信社這棵大樹茁壯生長。
(四)進一步抓好內控製度的落實。農信社已建立健全了各項內控製度,每個網點都能看到一些製度的展示。每名員工都有製度彙編。這不能成為一種形式,而應當作為防控風險的製度保證,抓好落實。其實按製度辦事的說法人人都會講,但是具體到某個事情上就不然了。主要是人情關、麵子關在作祟。如果自上而下都按製度辦,誰打招呼,誰走捷徑,誰想簡化手續都說不字,那麼長此以往,就能養成良好工作習慣,把製度落到實處。
(五)進一步提高一線員工工資待遇。企業與員工是一個互動的有機整體。讓員工安心工作,為他們提供好的工作環境條件,適當提高人員待遇,是讓員工安心工作、自警自律的舉措之一。現實條件下,建議管理部門給予一線員工工資上的傾斜,特別是臨櫃人員、一線櫃員,他們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每天麵對客戶群體,與管理機關相比,勞動強度遠遠大於這一類人員。所以,防控風險要從員工的心靈做起,讓他們靜心工作,此策不失為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