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在業務經營中如何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
出類拔萃
作者:劉憲鋒
摘 要: 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機構共同麵對的重大課題。因為隨著業務的發展,經營環境的變化,風險隱患隨之出現。對於農村信用社來講,由於曆史的原因和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風險防範工作更加嚴峻。本文就如何進一步做好這方麵工作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農信社 風險防控 經營與發展
風險防控是金融領域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風險隱患常伴業務左右,這既不是危言聳聽,又不是杞人憂天,是一個實實在在存在又讓人不能經常看到的東西。農村信用社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近年來,隨著改革和發展步伐的加快,各類風險隱患層出不窮。雖然近幾年,上上下下出台各項內控製度,但是由於執行上的偏差和個別製度先天性的缺失,風險隱患不是削弱了,而有愈加明顯之勢。在當今複雜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下,農村信用社在抓好業務經營的同時,應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風險警鍾要常鳴,風險提示的黃燈要常亮,防風險製度措施要常抓不懈和抓好落實。這樣才能在風險防控工作中爭取主動,才能為經營合規穩健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一、農村信用社存在風險的表現
所謂風險,包含兩個層麵的定義:一是說明具有不確定性,說明風險隨時隨地可能會發生;另一個定義認為風險會帶來損失,而這種損失仍然具有不確定性,而且引申到收益方麵也具有不確定性。由此看來,風險就是隱患,可防可控,但是如果防控措施疏忽,依然會導致風險的發生。
(一)信貸業務中存在的風險。農村信用社的根本服務對象是農村、農民,如果離開了這一定位,就會讓農信社走上偏路。據了解,某地的信用社貸款,由於追求投放與效益的高速度,把貸款大量投放到房地產、城鎮個體工商戶等非農產業。由於這些產業不是農信社支持的對象,其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非常大,具有不可預見性。一旦貸款不能按期歸還,雖然有抵押物和抵押程序合規,但是抵押物基本不能及時變現。而且這類貸款具有單筆數額大集中度、偏離度高等特點,對農信社信貸資金營造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是由於貸款投向不合規導致的風險隱患,在各地農信社大量存在。尤其城鎮社和集鎮社情況明顯。還有一類貸款,就是在辦理貸款過程中,由於貸前調查不嚴,貸款戶為了能夠多得到信用社貸款,千方百計地提高抵押物評估價值用於辦理抵押貸款。當貸款形成逾期不能以現金形式償還貸款時,農村信用社就要處置抵押物,這類抵押物往往是林地、草原、沼澤、機械、房產、院落等,一經變賣,多數抵押物不足值,有時損失一半以上,給信貸資金帶來損失。由於信用社內部員工個人借款、借名貸款、以新還舊、放貸結息等,種種違規辦貸問題屢禁不止。而且大量的此類貸款還隱藏在信貸資產中,最終導致無法收回,責任不清、不明,變成了糊塗賬。另外,在近年的貸款核銷處理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信貸人員優親厚友,把不合規不應轉入呆賬的貸款轉入核銷之列,玩失蹤、假死亡、真逃債等現象都存在。
(二)存款業務中的風險隱患。存貸款業務是農村信用社的主營業務,存款業務是日常業務。每天營業網點辦理大量的資金收付業務和轉賬業務,尤其是大額轉賬業務。由於個別員工在職業道德方麵缺乏教育和引導,如果存在道德風險,存款業務中就很可能會利用轉賬、抹賬業務作案。近年有關報道和通報中,已經有這方麵的案例。這種由道德風險引發的案件隱患更不容易監測,隨意性、突發性更強。
(三)安全保衛方麵存在的隱患。一切業務經營都需要安全的環境做保障。離開了安全這個前提,其他都無從談起。在現實的社會條件下,農村信用社麵臨的安全保衛形勢十分嚴峻,主要是在安防設施逐步完備的同時,更要注重人防。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基層一些營業網點,一人值班守庫,槍支彈藥不分管,不關防尾隨門隨意出入等安全隱患時常出現。
(四)職工職業道德內在素養存在的隱患。近年來,隨著農信社職工結構的調整,隊伍整體素質大大提高。個別人員缺乏必要的修養,某些人受到社會浮躁、虛榮心、金錢為上等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拜金主義衝擊心靈。不論是在貸款管理中還是在存款的業務辦理上,某些人動歪腦筋,想歪主意,對行業造成不良影響,長此以往,勢必埋下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