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述分析總結中可知,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前期主要憑借體製改革引致的人力資本釋放和民營企業家精神發揮,民營企業通過明晰產權、有效激勵,促使生產與管理效率水平提高;後期是依靠增大技術改造投入、引進機器設備,促使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向資本密集型生產方式轉變而實現增長。從推動浙江民營經濟增長的技術進步要素來看,來源於研究開發(R&;D)部門創造新設計、新發明推動生產技術及人力資本的自我建設(如正規教育、在職培訓、實踐學習等)在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並未得到充分的發揮。一旦受宏觀形勢影響,在以往民營經濟高速增長賴以維持的高資本積累有所放緩,且原有體製優勢又不斷淡化的趨勢下,浙江民營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必然受挫。因而,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當務之急,是大力加快技術創新,加強人力資本的自我建設,轉變原先資本驅動型的粗放增長方式,著力加強兩方麵的建設:
一方麵,繼續深化產權製度改革,實施體製創新和產業組織創新戰略,重構民營經濟的體製、機製、市場和經營優勢。首先必須進行體製機製轉換,開展以企業製度、治理結構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革命”。
上規模的民營企業應逐步通過引入社會資金、管理入股、技術入股、相互持股、上市等方式開放股權,加快實現由封閉型的股權結構向開放型股權結構轉變,吸引外部人才和投資者。其次,必須進行產業組織創新。要引導和推動民營經濟圍繞核心企業或龍頭企業進行企業整合和產業組織創新。鼓勵大企業通過控股、參股、品牌整合、建立戰略聯盟等方式與中小企業實行價值鏈分工協作體係上的規模經濟;引導民營企業從傳統銷售模式向現代營銷轉變,鼓勵和支持上規模民營企業進行品牌投資和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獲取經營上的規模經濟。
另一方麵,在製度創新的同時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把改善人才、技術、管理等創新要素供給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舉措。著力加強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各種專業管理人員的培訓,科技研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的培養和聚集。加快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製度安排。進一步落實技術入股和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有關政策。民營企業要把處理好人力資本(技術創新者、職業經理人)與貨幣資本(出資人)的關係作為企業治理結構的重要內容,完善企業內部技術產權的實現形式。要積極扶持區域性科技中介組織的發展,要根據我省民營中小企業多、技術研發能力弱等特點,下工夫發展自主、自律的科技中介組織,充分發揮其人才培養、技術交易和技術推廣等方麵的作用,加快共性技術的引進和創新,努力創造一種支持創業和創新的文化氛圍,形成鼓勵創新的人文環境。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企業調查總隊課題組.民營經濟發展和民營企業成長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4(22).
[2]洪銀興.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R·納爾森.經濟增長的源泉.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4]單東.民營經濟發展的幾個問題.經貿實踐,2003(10).
[5]索洛.經濟增長因素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6]葉飛文.要素投入與中國經濟增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7]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編輯委員會.浙江非國有經濟年鑒.北京:中華書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