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要素市場扭曲與地區經濟差距(3)(3 / 3)

利用1978-2004年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Panel Data,我們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實證檢驗。計量分析結果顯示,在考察期內資本和勞動力市場的空間分割從而導致的資源配置扭曲對地區經濟增長率起到了負麵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如果對包括要素市場扭曲在內的諸多影響經濟穩態的因素進行改進,不同地區間的經濟體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而達到經濟的收斂。

相對於東部地區,我國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發育滯後,這在客觀上造成了較低的資源配置效率,阻礙著地區經濟增長,從而使得地區收入差距出現不斷拉大的趨勢。因此,完善勞動力和資本要素市場,促進要素的跨地區和跨部門流動,是加快落後地區經濟增長從而不斷縮小地區間收入差距的政策選擇。

參考文獻

[1]蔡昉,都陽.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趨同與差異——對西部開發戰略的啟示.經濟研究,2000(10).

[2]蔡昉,王德文,都陽.勞動力市場扭曲對區域差距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1(2).

[3]陳東琪,銀溫泉.打破地方市場分割.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

[4]陳淮.中國西部開發政策的戰略轉變.北京青年報,2001‐02‐07.

[5]陳秀山,徐瑛.中國區域差距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4(5).

[6]鄧翔.經濟趨同理論與中國地區經濟差距的實證研究.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7]林毅夫,劉培林.經濟發展戰略對勞均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3(4).

[8]林毅夫,劉培林.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差距.經濟研究,2003(3).

[9]林毅夫.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林毅夫.自生能力、經濟發展與轉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1]劉夏明,魏英琪,李國平.收斂還是發散?——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爭論的文獻綜述.經濟研究,2004(7).

[12]裴平,熊鵬.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的“滲漏”效應.經濟研究,2003(8).

[13]沈坤榮.中國經濟增長的“俱樂部收斂”及其成因研究.經濟研究,2002(1).

[14]盛仕斌,徐海.要素價格扭曲的就業效應研究.經濟研究,1999(5).

[15]石磊,高帆.地區經濟差距:一個基於經濟結構轉變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6(5).

[16]魏後凱.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經濟研究,2002(4).

[17]武劍.外國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及其經濟增長效應.經濟研究,2002(4).

[18]姚枝仲,周素芳.勞動力流動與地區差距.世界經濟,2003(4).

[19]張吉鵬,吳桂英.中國地區差距:度量與成因.世界經濟文彙,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