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中國要素市場扭曲的產業效率損失——基於DEA方法的實證分析(3)(3 / 3)

第五節結論與啟示

本章以1999-2005年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製造業為樣本,運用DEA方法對要素市場扭曲導致的產業技術效率損失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考察期內,產業組合的技術效率沒有出現明顯改善的跡象,存在著不同程度技術效率損失現象。如果消除產業組合的技術非效率,則可以使全國製造業總產出提高近30個百分點。而且從各個地區的產業技術效率來看,東部地區要明顯高於中部地區,而中部地區又高於西部地區。製造業技術效率的這種梯度分布說明技術效率不僅取決於地方技術裝備水平,而且還與區域製度環境、對技術擴散的吸收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加快製度創新,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是提高區域技術效率水平的有效途徑。

要素市場扭曲造成了扭曲的要素比價關係,從而導致了產業結構扭曲和規模效率損失。我們的研究表明,如果消除要素市場扭曲對技術效率損失的影響,則在投入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可以使全國製造業總產出至少提高11個百分點。另外,研究的結果還顯示,與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間的製造業結構相似度相比較,中西部地區之間的製造業結構相似程度更高。這也是中西部地區要素市場扭曲現象更為嚴重的一種表現。

技術效率水平是對給定的現有技術是否得以充分運用的測度。在要素市場扭曲的情況下,微觀經濟主體對產業和技術的選擇偏離了比較優勢原則,導致了技術效率損失。因此,在政策層麵上,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加快要素市場的市場化進程,積極構建合理的要素價格體係,使要素價格真正反映其內在的價值,是提高我國資源配置效率和產業技術效率的一項緊迫任務。

參考文獻

[1]林毅夫.自生能力、經濟發展與轉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劉培林.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損失.中國工業經濟,2005(4).

[3]劉小玄.中國工業企業的所有製結構對效率差異的影響.經濟研究,2000(2).

[4]宋湛.中國要素市場分割對製造業的影響分析.經濟與管理,2005(7).

[5]瓦裏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第三版.周洪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6]顏鵬飛,王兵.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生產率增長:基於DEA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4(12).

[7]姚洋.非國有經濟成分對我國工業企業技術效率的影響.經濟研究,1998(12).

[8]姚洋,章奇.中國工業企業技術效率分析.經濟研究,2001(10).

[9]趙偉,馬瑞勇,何元慶.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的分解.統計研究,2005(7).

[0]鄭京海,劉小玄,A.Bigsten.1980-1994年期間中國國有企業的效率、技術進步和最佳實踐.經濟學(季刊),2002(3).

[11]鄭毓盛,李崇高.中國地方分割的效率損失.中國社會科學,2003(1).

[12]朱順林.中國區際分割的產業效率損失實證分析.經濟地理,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