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管理的事半功倍之效(7)(1 / 3)

下屬自己設計的目標,自己會努力去實現。等到了有達到的把握而尚未實現之時,就應該考慮下一個奮鬥目標。這也是"目標主義"所要求的。有人完成一個目標後,就想鬆口氣坐下來休息。殊不知這一休息便失去了對下一個目標執著追求的那股勁頭。這同戀愛、結婚頗為相似,人們在戀愛過程中,正因為有結婚這一目標在召喚,感覺非常快樂有趣,就想盡力創造條件盡快達到這一目標。一旦結了婚,失去了目標,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從而也使人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達到一個目標之前就要抓緊時間擬出下一個目標,這樣才能不斷有所追求。

對待中級職員,領導者應該完成的工作,是培養他們每個人的工作熱情,達到即使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他們也能夠自我約束地朝著目標不懈努力。有一種難能可貴的自然成長的姿態,而且要有對工作充滿興趣的最佳狀態。

如果能達到這種較為理想的程度,中級職員就會自然地成長,以承擔更能與其身份相稱的工作。

引導下屬自我改進

中級職員時期,必須讓他們掌握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向他們傳授自己改進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本領。

所謂改進,在這裏意味著對現有工作進行革新,也就是要探索新的方法,付諸實踐,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以求提高速度,降低成本,減少手續,提高效益,達到更好地滿足客戶要求的目的。

對自己的工作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自己,因此,中級職員不能隻是整天簡單重複以往的工作做法,必須有不斷改進使之日臻完善的本領。在日本,革新的觀念和做法已由開展質量小組等形式的活動轉為更大範圍的活動,已經大眾化了,可見這決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然而,對中級職員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掌握改進的技法,而是端正"改進"的觀點和態度。領導者應該是站在這一高度來指導下屬才行。具體地說,要使他們明確以下幾點:

1.改進是永無止境的。明確這一點尤為重要。即使看上去感到再無力進行改進的,也必然存在著改進的餘地。如果認為沒有改進的辦法,那恰恰證明在自己頭腦裏無形中已形成了成見或框框,人為地限製了自己的思路。

2.要時時帶著改進的"假說"。無論是誰,在工作中都會想到"這不太妥當"或者"不太合適"的地方。當萌發了這些想法時,不要輕易放過,更不能讓它停留在這個階段,要把自己的想法升華成更為清晰的合乎邏輯的假設。隻有基於懷疑的基礎上產生的假設,才有利向更高層次改進。

3.一切從實際出發。對於所發現的問題,一定要重新調查有關事實、反複查對數據,做到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之後。如果單憑想象或個人成見去做,肯定要失敗,不會奏效的。

進行改進時,需要酋先搞出改進方案,說服上司或同事,取得他們的讚同,然後才能付諸實施。並且要在實施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修正,製成手冊或畫麵形式的有形資料加以保存。至此,一項改革才算告一段落。

對領導者來說,需要不斷刺激下屬的改進欲望,在下屬還沒有想到問題的點子上時,要拋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去思考,然後對下屬提出的提案認真研究討論,並且盡力促成付諸實施。如果上司對此漠不關心,不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予以促進,下屬對工作的改進欲望和熱情就會迅速萎縮。

推行工作標準化

所謂標準化,就是把目前參差不齊、尚不統一的各種式樣或規格的部件、工作處理方法等統一成最完善的體係形式,也就是使之變為客觀的、容易傳授他人並能快速掌握的形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強調標準化正是它具有這樣一種意義,看起來困難複雜,隻有某種特定專業人員才能從事的工作,變為其他一般人員也能從事的形式。中級職員義不容辭的職責是應該主動把自己目前的工作標準化,然後教給後進人員。讓他們去做,以便使自己集中精力向更高層次的工作挑戰。

對自己的工作已經能夠較熟練掌握的中級職員,應該把自己的工作標準定到更高水平上,不斷研究自己承擔的工作,加以改進,使之達到標準化,為後來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創造方便條件。作為領導者當然應該鼓勵、促進中級職員做好這項工作。為了盡快達到標準化的目的,在工作中就需要重新明確工作目的,必須科學地歸納出在準備工作階段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項等。這樣做的本身正是意味著重新學習。

工作內容標準化具有重要意義,它是把隻有當事人才可掌握、精通的繁複的工作內容,簡單化、程序化,最後歸結成為人人都能夠進行,並且隨時都能夠交待給別人的形式。這樣即使該項工作承辦人員發生變動,苦心培養的技術能力也不致因此而失傳。

根據要求製定出標準化以後,還可以用來教育培養後進入公司的人員以及繼承者。而對他們來說,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動腦筋進行更大範圍的改進,以從不同的角度來修改標準,使之更具有客觀性、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