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管理的事半功倍之效(1)(1 / 3)

成為台風眼

台風的中心通常稱為台風眼,台風以台風眼為中心疾速旋轉向前,席卷一切。這是一種巨大的綜合能量在發生作用。

調動下屬的幹勁,加強動機誘導,建立充滿活力的工作機製,實質上就是需要造就出一種氣勢。要造成這種氣勢,你就得先使自己成為核心,全速運轉,以此帶動大家,形成巨大能量。這種方法用不著非得精於用人之道的人才可行,即使新擔任領導工作的人也能做到。如果說在年輕人那裏,其他什麼本事還不能完全具備的話,那麼,就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精力充沛"這一無形資產,並把這種"能量"發揮出來,成為一個"台風眼"還是完全有能力的。

首先,早晨上班要比其他人早一點。當看到有人來了,要大聲問候一聲"早上好"。工作時,要精神飽滿,幹淨利落。在努力做好一項工作的同時,考慮接下去所要做的工作,從而使工作不間斷地進行;時間空閑時,主動同下屬打聲招呼,聽聽他們的意見,並到其他部門走走。旋轉,就要這樣分秒不差地全速運轉,這是歲月賦予每個年輕人的特權,不要等到上了年紀時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不少公司裏常常有種不妨稱之為"批文專家"的人。這類人整天高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極少深入到下屬當中去。當下屬送來什麼重要報告時,他會慢條斯理地進行審閱,說聲"行"、"不行"或"留存"。這就是所謂"批文專家"的工作作風。這類領導是絕對不會帶給下屬任何活力的,所領導的單位或部門不顯得沉寂而又毫無生氣才怪。

團隊活力的源泉,來自於你主動積極密切上下關係的態度和頻度。也就是說,你必須積極接觸下屬,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傾聽他們的困難,並及時表明自己的觀點。堅持多表揚、多提問題的原則,並竭盡全力這樣去做,這才是管理者的極可貴的工作作風。

總而言之,高高在上是不可以的,你必須進一步深入到下屬之中去。有人認為下屬是聽自己調遣的,自己到他們中間去是本末倒置,有失身份。這純粹是落後的封建主義思想作祟,是一種"時代性"錯誤。那樣做是永遠也不可能調動起下屬積極性的。

當然,你也要設法避免對無足輕重的事情小題大做,妨礙大家的工作;如果你提出的問題過於繁瑣,下達的指令過多過細,讓下屬完全陷入被動也是不可取的。我這裏想說的是,隻有當你親臨一線深入到下屬中時,才能形成真正的親密無間的團隊意識。

以前《讀者文摘》雜誌上曾登過這樣一句話:"愉快地工作到十點,時間就會好過了。"這話的意思無非是在強調"一日之計在於晨",隻要每天早晨都有一個好的開端,就能度過充實的一天。領導、管理靠的是一種氣勢,充沛的精力就是自己的最大財富,如果運用得好,就有可能成為帶動所有下屬的巨大"台風眼"。

你得到下屬的信賴了嗎

一位部門經理正在對他的兩位下屬講些什麼,隻聽見他說:"這件事情還需要加快進度,還要做得更漂亮些。關於老板那方麵,由我來說服溝通。怎麼樣?你們趕快行動吧。"

"明白了。"兩位下屬答應了一聲便走了回去。可是,回到崗位上去以後,他們倆就一直在嘀嘀咕咕議論:"喂,經理雖然講得蠻有把握,可是這件事能行得通嗎?"

"不,不行。老板是不會同意的。經理根本說服不了老板。"

"是啊,咱們還是再等等看吧!"

類似這種情形,在相當多的公司裏都是司空見慣的,盡管經理特意鼓勵了一番,然而這兩位下屬還是沒有什麼幹勁。

下屬的幹勁,隻有在信賴領導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出來。如果一位下屬認為自己的上司總愛"搶下屬之功",把大家夥兒一起努力完成的成果據為己有,那麼不管你怎麼鼓勵,也是激發不出下屬的幹勁的。

同樣的道理,下屬在對自己的領導非常信賴的情況下,即便是受到領導的批評,也會心悅誠服,虛心接受。相反,如果一位領導在下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他呀,一邊呆著去吧",那麼他的批評就隻能讓下屬加劇內心的反感,效果肯定是會適得其反。這樣的領導,至少也是對人才培養起負作用,至於對工作,更是可想而知,決不會產生什麼好的作用了。

所以,要管好人、培養人,領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在自己和下屬之間建起相互信賴的關係,這是一個先決條件。

試想,如果一個領導連下屬的困苦都不了解,隻一味地強迫命令他好好工作,這能行得通嗎?因此,應該認真聽取下屬意見,深入了解凡是涉及下屬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如果因為什麼事情使你失去了下屬的信賴,那麼不管你怎麼努力,管理和教導工作都將無法按正確的方向進行。

另外,人隻有在幹勁高漲、全神貫注、拚命埋頭工作的狀態下,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對工作毫無一點興趣的情況下,人是不可能取得進步的。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管理與培養的基礎工作可以分為兩個方麵:首先是信賴感,其次是幹勁。隻有基礎工作達到應有的水平時,才能對部屬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培養,加速他們的成長。反之,假若這個基礎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牢靠,管理和培養工作也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