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管理的藝術(7)(2 / 2)

如果下屬能從你用人態度上感到你辦事的公平合理和嚴格,那麼,你就會受到下屬的信任,你的領導地位才能更穩固。

考證下屬的能力

在一個團體中,領導與下屬彼此之間要有所認識,相互心靈上溝通與默契,尤為重要。大體而言,隻要老板能夠理智地加以認識溝通,大多數的部屬都能得到很好的使用,從而發揮出積極的作用。但現實中也總有少數人,由於其言行更具有欺騙性,因而更難以認識,往往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負麵的影響。這就需要領導提高警覺,加以防範。

對一位責任心強的領導來說,他在考察下屬的才能和缺陷方麵具有豐富的經驗。一般來說,他懂得運用三個階段來考證下屬的能力:

第一階段:假如領導自認為已經清楚了下屬一切的話,那麼你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而已。

下屬的出身、學曆、經驗、家庭環境和背景、興趣、愛好、專長等,對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連這些都不知道,那麼連初級階段似乎也沒有達到。

了解下屬的真正意義其實並非在此,而是要弄清下屬的內心活動,以及其幹勁、熱誠、正義等。領導若能在這些方麵與下屬產生共鳴,下屬就會有了"他對我真了解"的感覺,到這種地步,才算是了解了下屬的一半。

到了這個階段,當下屬遭遇困難時,如果你能事先預測他的行動,而給予適當幫助的話,這就是更進一步地了解下屬,算是完成了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是要知人善任,使下屬能在工作上發揮最大的潛力。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給他足以考驗其能力之艱巨工作,而在其麵臨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下屬都這麼容易教育,對於下屬具有明顯缺陷的人要能夠妥善地處理。

第一種人是死不認錯,自辯成癮的職員。這種人,我們一開口就要給他指出錯誤,即刻拉下臉來給予反駁。

第二種人是愛鬧情緒的職員。這類人時時要實行安撫,天天需好言鼓勵,有點討人煩。

第三種人是品性馴良,卻無才氣的職員。這三類之中,以這類最令人束手無策。稍微對他苛刻,連自己都要怪自己欺善怕惡。於是隻好雙手承接對方辦事遇庸的惡果,被連累至雞毛鴨血,也是啞巴吃黃連,作不得聲。

識別居心叵測的人

作為領導,你總是無時無刻承受著來自各方麵的威脅。這些絕大多數都是隱性的,都是你很難體察到的,而且多數來自於你的同僚。許多同僚對你的態度很和順,有說有笑,你甚至把他們當做自己最親近的人,把自己的所有情況,包括歡樂和悲傷,喜好和憎惡,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們。但是,這些人往往不會對你抱有真心。他們透徹明晰地了解你,而後洞悉你的弱點並作為打垮你的利器,從而把作為他們的潛在威脅的你清除掉,這才是他們的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圈套。直到你被他們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一直沉浸在暢想之中的你才會如夢初醒。

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商界,明裏拉幫結派,互幫互助,暗地裏卻互相拆台使絆的現象此起彼伏。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那麼你就要有能力洞察別人是不是對你在明裏賠笑,暗裏動刀。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時間和場合充滿著偽情和欺騙。不要將自己的底細輕易地向人兜售出去,那樣會被居心不良的人當成擊敗你的利器。

圍繞在你周圍的有很多人,都表現得對你非常友善,肝膽相照,並且信誓旦旦地要和你一起合作,共同創造一片新天地。麵對這種情況,你也許會無所適從,因為你無法確定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但是,如果你真正地觀察體驗,真假還是很容易鑒別出來的:

1.對方在傾聽你訴說的時候,是報以真誠的同情和感慨呢,還是目光閃爍,有時會出現若有所思的樣子呢?如果是後者,你就要有所警惕了。

2.仔細地回想一下,當你有意無意地想結束自己傾訴的時候,他是不是很巧妙地利用一些隱蔽性極強的問題重新打開你的話匣子呢?而且你隨後所說的內容又恰恰是容易被別人利用的東西。那麼對方很有可能是一個居心叵測的人。當然,這需要你去仔細觀察他的言行並注視他的眼睛。

3.如果你偶然得知有人總是在不經意之中向你所親近的人打聽一些關於你的消息,那麼你最好疏遠他們。

4.有些笑容並不是很自然,而像是從臉皮上擠出來的。有時你覺得並沒有絲毫可笑的地方,而對方卻能夠笑起來,這種人也要適當地多加小心注意。

5.如果有些東西你覺得實在忍不住,不吐不快,那麼你要盡量找一個自己親近的人訴說一番,比如你的父母、妻子甚至孩子。這會緩解你心中的鬱結,減少情緒上的大起大落,更顯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