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讓你的企業更簡捷更有高效(8)(2 / 2)

有成效的管理者當中,有性格外向的人,有孤獨的、即將退休的人,有些甚至是病態地害羞的人,有些是性情乖僻的,而另外一些卻是辛勤地奉公守法的人。有些是胖的而有些卻是瘦的,有些憂心忡忡而有些卻胸懷坦蕩,有些豪飲而其他的卻滴酒不沾。有些人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對人態度溫和,有些人卻冷若冰霜。他們當中也有少數人符合"領導者"的一般概念。但是同樣地也有少數人失去光彩,他們在人群中毫不引人注目。有些人像莊嚴的學者和嚴肅的學生,有些卻幾乎像文盲。有些具有廣泛的興趣,另外的人卻除了在自己狹窄的領域裏就不了解其他的事情,也不關心其他的事情。有些人如果不是真正的自私那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另一些人卻是慷慨大方的。有些人隻是為他們的工作而生活,而另外一些人的興趣卻主要在工作之外,在社會工作,在他們的教堂,在中國詩歌的研究,在現代音樂。有些人應用邏輯和分析,而另外一些卻主要地靠感覺和直覺。有些人作決策易如反掌,而有些人卻每次在必須行動的時候都得忍受著優柔寡斷的痛楚。

有成效的管理者各不相同,正如醫生、中學教師、小提琴家各人有各人的風格一樣。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缺乏成效的管理者一樣,彼此之間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他們在類型、個性、天才等方麵是確實與缺乏成效的管理者區別不開的。

但是,在所有這些有成效的管理者當中,卻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都具有有成效的實踐,這種實踐使得他們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們所負責的事務都成為有成效的。無論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企業、政府部門工作,還是作為醫院行政負責或大學校長,他們有成效的實踐都是相同的。

一個人,無論他的智力、勤勞、知識麵有多大,當他缺乏上述有成效的實踐時,他就會成為缺乏成效的管理者。

換句話說,有效性是一種習慣,那是實踐的綜合。而實踐總是能夠學會的。表麵上看,實踐是很簡單的,甚至是一個7歲的兒童似乎都不難理解的。但是,實際上要實踐得好總是極其困難的。要掌握實踐就像我們學乘法表那樣,反反複複地,不厭其煩地背誦,直至6×6=36已變成不假思索的條件反射和穩固而根深蒂固的習慣。

學習實踐就是要不斷地去做。

"你永遠不會像數學家陳景潤那樣解答哥德巴赫猜想,但是沒有理由認為你不應該像他那樣來學習你的數學。"另外,即使是最偉大的數學家如果不肯堅持不懈地辛勤演練,那麼他也是不能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的。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具有普通才能的人,沒有理由會缺乏實踐的能力,他或許不可能精通,因為精通需要特別的天才。但有效性所需要的卻隻是能力,需要的是練習。

有五種基本的心理上的實踐--五種習慣,這是一個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心智上的習慣。

1.有成效的管理者要知道他們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應用他們所能控製的時間,係統地進行工作。

2.有成效的管理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外部的貢獻上麵。他們的努力是為了成果而不是單純為工作。當他們開始工作時就要問自己:"人們期待從我這裏得到的是什麼成果?"而不是問所要做的工作,更不是問工作的技術和手段。

3.有成效的管理者依賴的是力量--自己的力量,上司、同事、下屬的力量;依賴現實中的力量,那就是依賴他們的實際能力。他們不能依賴軟弱無能的人。他們不會使用不會做事的人來開展自己的工作。

4.有成效的管理者要把精力集中在少數主要領域,在那裏出色地工作將會生產出卓越的成果。他們會強令自己確定哪些工作是優先要做,然後圍繞這一決定而工作。他們知道隻有做應該先做的事情,而完全不考慮次要的事情,別無其他選擇。他們知道,選擇另外的途徑就將會一事無成。

5.有成效的管理者要在最後做出有成效的決定。尤其重要的是,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有關係統的問題--是正確程序中的正確步驟。他們知道,一個有成效的決策總是一種判斷,這種判斷是要在意見分歧而不是在一致的基礎上作出的。他們也知道,很快地做出很多決定意味著會做出錯誤的決定,需要決定的總是很少的一些基本決策,真正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決策而不是令人目眩的戰術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