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裝飾大廳和樓梯的材料均采用大理石。而據說這些大理石的成分中,既包括了灰色象牙石,又融入了年代深遠的貝殼化石。於是牆體呈現出斑斕的淡黃色,在夜晚燈光的照耀下,甚至能發出炫目的光澤。女兒說,白天的大理石則呈現出棕黃的色調,沒有了夜晚燈光下的那種迷人的溫潤,每當窗外的日光如瀑布般流瀉下來,便還原了大理石原本的光彩。樓梯分兩側盤桓而上。轉彎處盤踞著兩座石雕的睡獅。這雄偉的睡獅是為了紀念,南北戰爭時馬薩諸塞州步兵二團和二十團的赫赫戰績。然後是美麗的德查瓦納長廊。遠遠地,你就會被二樓迎麵的壁畫所震撼。透過高貴的大理石廊柱,是一些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女人。她們穿著白色長裙,伸出美麗的手臂。這些繆斯一般的女人仿佛在期待著什麼,所以飛升的姿態美且飄逸,如此伊甸園景象,就這樣被鑲嵌在貝茨大廳的外牆上。那牆從此美麗而靈動,吸附著在此經過的所有目光。這是法國藝術家德查瓦納的繪畫,於是鑲嵌著這幅長卷的走廊,就被命名為德查瓦納長廊。畫麵中九位希臘神話中的繆斯,在橄欖樹和月桂樹之間優美地遊弋。她們由衷地歡呼中間那位代表著“啟迪天才”的男性的誕生。她們臣服於他的腳下,哪怕那所有的智慧和靈感都是她們為他帶來的。而那個天使一般的男人目空一切,仿佛整個世界都是由他締造的。他乘著雲朵,掀動翅膀,從雲端深處款款而來。然後就誕生了智慧,誕生了天才,誕生了這座能夠容納智慧與天才的場所。是的,這就是德查瓦納的壁畫《繆斯》,為波士頓人裝點了他們長長的圖書館走廊。
德查瓦納長廊南端的大堂,被裝飾成一種溫婉的絳紅色。從第一眼看到那紅色,便立刻被它的色調所吸引。那是有著某種優雅的紅色,後來方知道這種紅被稱作為“龐貝紅”。於是驀地想起北京的某個早春,我曾經一個人前往參觀意大利來華展出的《龐貝的末日》。廢墟中的雕像被挖掘出來,而那些複原了的背景中,就是眼前看到的這種“龐貝紅”。不知道是燃燒著的火山的熔岩,還是被血水染紅的灰燼。而伴隨著紅色龐貝的裝飾物,是龐貝的麵具、火炬、七弦琴和那些永遠被火山灰掩埋了的花卉。由此進入以豪華之美而著稱的艾比室。這裏也是一個展示藝術的廳堂。天花板上遍布著繁複的椽條,靜靜地排在屋頂以供遊人觀賞。而艾比室真正壯觀的所在,是高懸於牆壁頂的那幅長長的畫卷。畫卷環繞在四麵牆壁上,繪畫中的人物個個形神兼備。這個長長的畫卷講述著關於“聖杯”的古老故事。於是這組神奇的係列壁畫叫做《聖杯的探索》。這是由美國藝術家埃德溫?奧斯汀?艾比繪製的,而艾比室也因艾比的繪畫而得名。